李 岩,韩劲松,李康乐,徐鹏赢 (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指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推动创新的基础力量[1]。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是中小企业与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信息不准确、不透明。二是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种类繁杂,难以监管,普遍征信水平不高。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低,收集分析市场信息能力弱,导致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反应速度慢,抵御风险能力差[3]。四是金融机构没有办法收集、分析、处理中小企业庞杂的信息以准确进行信用等级判断。将以上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归纳分析不难发现,信息不共享、信息沟通不畅、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是关键。在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当今,研究构建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最新市场信息,服务于中小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领域的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流通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施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4]。一般物流金融包括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模式和基于贸易合同的物流金融模式,由于开展仓单质押及贸易合同的市场和制度等环境尚不完善,因此,我国的物流金融大部分是基于存货质押模式的。
对于物流金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主要研究内容。 陈淮(1987)[5]提出了“物资银行”的概念;罗齐、朱道立、陈伯铭(2002)[6]提出了“融通仓”作为第三方综合物流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思路;邹小芫、唐元琦(2004)[7]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认为物流金融就是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陈祥锋、朱道立(2005)[8]提出金融物流的概念,并分析了金融物流的多种运作模式和解决方案;李毅学、徐渝、冯耕中(2007)[9]将物流金融业务归纳为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系统地比较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的差别;彭志忠(2007)[10]从物流金融对物流企业价值链提升、对金融企业未来利润增长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李莉、苑德江、车静(2010)[11]对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物流金融风险评价体系。宋华归纳总结了物流企业推动物流金融业务的四种形态;刘银伦、韩汪洋(2015)[12]提出了基于物联网信息平台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新思路。
这些研究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针对物流金融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风险控制、运作模式、信用风险控制等方面,结合大数据技术针对物流金融信息平台的研究几乎没有。从1999年中国储运公司与银行合作,开通了简单的质押融资业务开始,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经历了近20年,但是2011年发生了上海钢贸事件后,物流金融业务额持续走低,直到2015年开始才有上升迹象。
郝建彤(2011)[13]提出了在物流产业集群条件下建立政策性融资平台,形成金融业与物流业的良性互动,加强资金监管,降低融资风险的对策;何娟、沈迎红(2012)[14]提出将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展到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新思路;于博(2014)[15]提出以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融合P2P网络融资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的解决方案;严萍、郭佳(2013)[16]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给出了构建中小企业物流金融信息控制平台的解决思路;杨晓峰、谢艳梅(2016)[17]提出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物流金融平台的设计方案。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存在着小散乱的状态,同样,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各种物流金融平台,比如由物流企业主导的顺丰金融、邮政速递物流等,由大数据平台主导的汇通天下、亿海蓝、物润船联等,由金融仓储行业主导的南储集团、涌金仓储等,还有由银行和金融机构主导的平安银行、金润保理、雷励金融等。但不难发现,这些物流金融平台普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无论从规范化角度还是专业化角度都存在许多问题。相比之下,在2014年6月上线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是最专业、最权威的。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支持下,由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运作的以存货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动产金融服务平台。平台采用企业会员管理制,服务包括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交易撮合及管理、仓储管理、运力管理、物联网监控、资金结算和支付、融资支持,通过以上全流程服务实现对存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动态跟踪,建立存货动态评估及相关主体的征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影响物流金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存在的各种风险。由于物流金融涉及到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等多个主体,同时又与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在发展物流金融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才能合理的规避,尽量避免或降低风险的产生[18]。从物流金融涉及的主体分析,影响物流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企业因素。首先是质押物风险,按照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无论是仓单质押还是存货质押,都存在着质押物的风险。质押物的风险包括质押物确权的法律风险、质押物的监管风险、质押物市场变化引起的质押物价值降低的风险。其次,还包括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低,信息严重不对称,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及指标,加之企业经营者个人征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造成人为地隐藏企业真实信息。再次,还有融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包括经营决策、市场应变能力、产品质量、信息化管理程度、管理制度等。
(2)物流企业因素。在物流金融发展中物流企业的作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它是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之间的桥梁,既担负着为金融机构进行质押物确权和监管质押物等责任,又担负着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动态信息的责任,因此,物流企业主要的风险因素是管理体制和管理责任,另外还包括仓储设施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人员素质等[19]。
(3)金融机构因素。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参与主体呈现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金融机构可能局限于传统业务模式的思维方式,加之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繁多且各有特点,市场不稳定,因此要求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结合市场经济准确及时地做出反应。金融机构的风险因素一方面来自融资企业信用和质押物,另一方面来自物流企业的监管责任,但最主要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操作风险。
(4)经济政策法律因素。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变化对物流金融的影响都很明显。在经济上行期,人们容易高估质押物价值,而在经济下行期又容易低估质押物价值,尤其是经济发展产生拐点的地方,对物流金融造成的影响会更大。在微观经济方面,市场形势、企业价格策略等因素也都会对物流金融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政策方面,中国金融行业属于强监管行业,对于金融产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层相关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收紧也会导致物流金融行业的政策风险。法律方面,目前物流金融相关立法尚不健全,导致在物流金融的执行中有可能会有法律法规的空白地带,导致法律风险。因此,经济政策法律也是影响物流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导致物流金融发展困境的因素很多,信息不共享、不透明是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中小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行业协会的信息加以整合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具备的数据量大而全面、能够对种类繁杂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和分析的特点,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障下,构建一个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物流金融的综合信息平台,为物流金融业务涉及的各个方面提供综合的服务。
大数据(big data)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从宏观世界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20-21]。人们将大数据的特征总结为5V,即体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模态多(variety)、难辨识(veracity) 和价值密度低(value)[22]。目前,我国在省会城市和一些重点城市都建立了大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最初的互联网应用,开始走向电信、医疗、金融、教育,并逐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走向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
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将物流金融业务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以实现服务于业务范畴内的各类企业行业,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融合的目的。因此,借鉴了中小企业协会的信用评级系统及金融、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的构建经验,结合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平台的思路,将各种单一功能的信息平台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
在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今,经济社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经营管理思维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制定决策的驱动因素正逐步从“业务”驱动模式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变,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关键。但是,在这个巨变中,中小企业无疑是反应最慢的。这一方面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实力较弱、企业经营者观念意识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没有一个在政府引导下的能让中小企业从信息大潮中受益的信息平台有关。
大数据中蕴含的宝贵价值被誉为“未来的新石油”[23],而且大数据是永不枯竭的。它改变了传统数据处理的理念,即由抽样变为全部、由精确变为高效、由因果变为相关。由于经济社会中各行业、各领域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其相互关联的特性有时表现为直接的数据信息,更多时则表现为种类繁多、关系复杂模糊不清的信息,大数据技术能够抽丝剥茧,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处理等优势,对这些复杂的海量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做到高效及时的信息反馈。
本文所提出的平台构建思路,是依据大数据系统的层次结构,结合信息平台的需要,以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为保障,以各相关企业行业基础数据和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的大数据为基础,用专业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及数据统计等大数据技术为技术方法,构建一个基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
2.3.1 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及描述
平台架构采用“一纵六横”的基本结构。其中的一纵是指由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构成的规范层,六横自上向下分别为应用层、功能层、核心层、数据层、接口层及交换层和采集层。如图1所示。
其中的一纵是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为保障的规范层,所有平台运作必须以此为保障和依据。
2.3.2 信息平台的结构分析及功能描述
(1)交换层和采集层。交换层和采集层分散于各种互联网数据出入口。交换层主要用来获取反映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的企业基本情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分析、履约情况、纳税情况、创新能力等信息,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信息化程度、上下游关系、质押物质量数量等。金融机构交换的信息包括融资企业贷款偿还率、贷款支付率、企业经营者征信信息、物流企业贷款偿还率、贷款支付率、信用等级等。行业协会交换信息包括行业所处经济地位、性质,行业内企业总数,行业经济产值,融资企业行业位置等。
相比于数据交换获得直接准确的数据,数据采集是指从特定数据生产环境获得原始数据的专门技术。采集大数据意味着从多样的纵向或分布式数据源产生大量的、多样的复杂的数据集。平台数据除来自各类企业(金融企业、物流企业、融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交换的大量数据外,还包括产品销售记录、银行交易事务、政府部门数据,更包括在线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移动设备、传感器等产生的数据,即包括商业数据、网络数据、科研数据、监控数据、卫星数据等,针对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涉及各企业、行业及与之相关数据的采集。针对融资企业采集产品社会评价、服务质量、网络舆情、法律事务等与融资企业相关的全部信息;针对物流企业采集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社会评价、服务反馈、互联网数据、物联网及AI技术获取质押物实时信息等;针对金融机构采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机构行业地位、社会评价、发展战略等;针对行业协会采集行业规范程度、准入制度、信息化程度、行业协会功能、监督指导能力等。
(2)接口层。接口层位于信息平台侧,是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缓存表或临时存储表。由于数据来源不同,其结构各异,要实现数据能够顺利到达数据层,必须保证交换或采集到的数据形成一个数据层能够接收并正确存储的数据格式,既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接口层还需要保证各种数据最大峰值的流量畅通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3)数据层。数据层主要实现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存储。由于数据来源存在异构性的特点,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使用数据集成的方法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中,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视图,还要对数据集中不准确、不完整、不合理的数据进行清洗并消除冗余,然后以适当的格式存储数据以待分析和价值提取。数据层应保证可以持久和可靠地容纳信息,并为核心层提供可伸缩的访问接口供用户查询和分析巨量数据。
图1
(4)核心层。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专业性最强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分析处理,从相关的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提供有意义的建议及辅助决策制定。其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向上一层也就是功能层对应功能的分类数据;第二检测数据的合法性;第三根据数据及各种复杂计算给出决策;第四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给出可能的趋势预测。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对于信息平台而言,核心层还需要结合上一层功能层的需要,设计出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指标体系、核心算法以及指标权重。
(5)功能层。将核心层分析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业务需求分解后的指标及权重和算法得出相应的处理结果,按照平台使用对象,将功能进行分类整合。对于不同的使用对象,其功能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对于融资企业,需要给出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参考及未来趋势分析等。平台功能层对应不同用户的功能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平台功能描述
(6)应用层。将功能层按使用对象整合的功能集合,将应用层划分为基础平台、企业平台、交易平台、监管平台、融资平台和征信平台等。对于不同的应用,利用编程模型提供的接口实现不同的数据分析功能,包括查询、统计分析、实时监控、决策参考、趋势预测等。通过组合基本分析方法开发不同领域的相关应用接口。
信息平台将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的信息,与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相关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比之各企业或行业的信息平台而言更具有可以为分散在各地域、各行业企业提供诸如征信、监管、经营发展决策等信息的综合服务功能。例如对于融资企业,除了可以了解物流、贷款信息外,还可以了解到行业的发展情况、产品的销售反馈等,为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这种综合性,既能给相关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便利,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增强了行业协会的指导监督作用,从而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让中小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避免盲目生产,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地规避企业信用风险。
平台的专业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专业性。平台采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由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主导,将分散的相关信息和信息平台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解决分散信息平台和传统数据处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处理数据量更加庞大,数据挖掘更加深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二是服务的专业性。平台将信息融合之后再进行分类,按照物流金融整个业务流程的全方位需求形成基础平台、企业平台、交易平台、监管平台、融资平台和征信平台等几个子平台,既能保证整个业务流程的全方位、全时效、全地域服务,又可能实现实时交易及监管。摆脱原有的各类信息分散处理,信息不能共享、信息沟通不畅,深度关联信息难以挖掘,监管功能不易实现等各方面不足,实现信息的深度整合,达到为企业提供既全面又具个性特征的信息服务的目的。
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将物流金融业务中所涉及的各个企业和行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相互关联的,同时系统的每一个成员又都是经济社会的独立成员,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系统中的成员与全社会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平台不仅保持了原有各分散信息平台的功能,更能将国家、社会与企业融为一体,消除信息壁垒,促进物流金融各环节市场主体的数据交换,促进数据资源流通。
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信息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了信息壁垒,促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经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通过信息平台,提高了行业协会的监管能力,促进各行业的规范经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三是降低金融机构业务风险,减少呆坏账,为金融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四是促进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更好地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科技进步;五是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为国家供应链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存在许多物流金融平台,但绝大多数是非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建设的融资平台,无论是从信息的系统性还是业务的专业性等各方面均不严谨,有代表性的只有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因此这里只将大数据平台与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数据物流金融信息平台与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比较分析
平台涉及的企业主要有三类,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其中金融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程序最高,基本符合平台构建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共享需求和信息安全性保障,既要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性,又要保证信息的实时性;物流企业在近两年信息化程度也发展相当迅速,尤其在移动端、物联网和AI技术方面,相对薄弱的是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为在整个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的一般是承担质押物监管的重要一方,必须提高人员素质,降低操作风险[24];在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企业中最为薄弱的就是融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因此,由国家主导,各地方均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帮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全覆盖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涵盖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信贷信息等。信息平台可以直接将各地方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进行接入交换,并建立先进的中小企业数据分析模型,开发新型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应用技术[25],保证平台的构建和实施,将物流金融业务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促进业务监管、降低风险,实现指导监督、解决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制定严格准确的行业规范,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监管对实现国家供应链战略是极为重要的[26]。供应链的核心在于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管理体系,由于大多数产业集群信息不对称,形成不了行业性信息平台,无法形成协同力量,产业服务延伸性不够,难以实现指导、监督、平衡、协调的作用,经常造成行业内企业价格厮杀、产量过剩、产品低端。对于信息平台建立实施而言,行业规范与行业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保障,严格的行业规范和准入制度,可以有效地协调和组织行业内企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供需关系精确匹配。
信息平台的建立涉及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必须由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主导实施和推进落实。目前,各类信息平台充斥网络,功能单一且真假难辨,对于缺少信息化意识和专门人才的中小企业而言非常需要一个政府层面的权威的综合信息平台,能够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经营所需要的各项功能全面整合在一起,既方便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又方便国家和政府进行监管。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平台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打通各行各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必须由国家和政府主导,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同时在推进落实层面上更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措施,才能保证平台实施不是纸上谈兵,才能保证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撑是大数据技术。由于大数据多源异构、规模巨大、快速多变[27],针对不同数据类型与应用的大数据处理系统是支持信息平台运作的技术基础。另外平台信息包含很多企业、个人的关键信息,防止隐私和关键数据泄露或被恶意篡改也是平台需要考虑的技术关键,针对这点,区块链技术可以给出较好地解决方案。同时,因为大数据技术的高度专业性,技术仍然掌握在少部分研究机构和大型互联网或大数据企业内部,要想保证平台的建立实施,除政府加大主导力度、科研机构支持与专门技术企业参与外,人才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随着大数据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人才缺口也会逐步加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责无旁贷,同时,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定点定向培养也不失为一种加强人才保障的快速方法。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关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督的若干意见》、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03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0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4月出台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出台《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等,各地方政府也有许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及大数据发展的政策,这些都是信息平台实施的规范保障[28]。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使平台建立和实施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物流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制约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共享不完备是首要因素。针对这一首要因素,本文提出构建一个适用于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由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撑的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共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本文构建的信息平台为“一纵六横”结构,一纵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构成的规范层,六横是集数据采集、接口、存储、分析、应用等为一体的平台系统结构。平台的构建思路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各层的描述和实现的主要功能,归纳了信息平台的性质和特点,并与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平台构建和实施的保障条件,从理论上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出了思路,为未来发展供应链产业提供了参考。
本文的研究只局限于对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平台构建,将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供应链金融的其他领域。同时,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包括信息平台的具体实施以及信息平台中涉及的核心算法、主要参数指标和权重分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