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资助”为指引,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2018-12-24 10:04孙希平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群众

孙希平

摘要:“应受资助的一个都不能少,不该接受资助的一个也不多,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围绕这一思想,我校紧紧围绕“服务学生幸福成长、打造群众满意工程”这一核心,坚持“资助”和“育人”相结合,创新“政策引导、应助尽助、精准资助、育人关爱”四项机制,积极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做到有钱不任性、不随意、不搞一刀切、不搞平均主义。

关键词:精准自助;群众;满意工程

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资助环境

健全组织。为确保“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立体式组织领导和监督机构。

完善立制。制定印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国家助学金政策宣传方案》、《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方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确保了资助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加强宣传。通过采取网络、校报、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的同时,在《新生入学通知书》上印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新生入学第一次班会将资助有关政策作为重要内容,《国家助学政策手册》人手一册。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由家长签字后由学生带回学校存档,力求上好新生入学资助政策介绍第一课。

应助尽助,构建全方位资助体系

一是“无缝隙”排查。新生入学后,建立每位学生的详细信息档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无缝隙排查,确保该受资助的一个都不能少,不该受资助的一个也不多,并逐一登记建档、汇总、分类、备份、存档。

二是“零失误”操作。绘制《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国家助学金工作流程图》,规范流程、严格程序。学生诚信承诺书、困难学生的认定、评选主题班会、家庭贫困证明、受助学生的公示、受助档次的确定、资助金的发放和受助学生银行卡的落实、受助学生权利的终止等,每个流程都公开、公正、透明,做到每个环节都有部门监督。

三是“个性化”资助。采取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专用助学金、社会各界慈善捐助、爱心助学金、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结对帮扶等多样方式,进行富有成效的资助。对品学兼优和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设立“学校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对孤儿、残疾及低保家庭学生减免学费;对因病及突然遭遇重大变故而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进行爱心捐款,启动资助快速通道;采取社会筹资、学校垫资、师生“爱心”捐资等方式,高效、快捷地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困难。

精准资助,确保管理精细化,有钱不任性

精准管理,落实责任。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立体网络式认定评议组织各负其责又相互监督,确保资助的公平、公开、阳光。对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根据评审标准,一一审核,对号入座,确保信息的识别精准。

精准资助分配。科学分配资助指标,不搞一言堂、不搞一刀切、不搞平均主义。

精准信息管理。充分运用《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信息采集插件》系统,确保受助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学籍号、联系电话等信息等的“零错误”。

精准发放管理。对受助对象发放的每一笔资金都足额、及时、公开并举行发放仪式、录像、留照且由学生本人签字(手印)领取。学校通过校园网、微信群、短信等媒介及时将受助情况、资金数额等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精准识别,公平公正。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精准识别。坚持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审核和三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建立健全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并与初三、高一、高二学段受助学生名单比对,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真实、可靠,进行精准“定位”,精准识别,精准等级认定。

精准资助,加强监督。确定受助对象,分出档次,公示不少于五个工作日并上传我校网络办公系统,助学金使用专用的“普高学生资助卡”,严格落实一人一卡、领取时录像留影、本人签字、本人激活,将资助资金安全、精准地发放给受助学生并告知学生家长。

育人关爱,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坚持“资助”与“育人”并举的宗旨,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结对帮扶制”、班主任及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和心理疏导,开展励志教育。加大对受资助学生的精神培育,全面启动“学生幸福成长方案”。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人手一本《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记录本》,定期、适时地开展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面对面谈话,了解其心理轨迹和思想矛盾,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由“他助”、“自助”到“助他”的目的。重点落实了“十个一”工程:

1.为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一张“保密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人一卡(信息卡),专人管理;校内公示内容仅限于班级、姓名、资助额度等,受资助学生个人信息传送实行“保密袋”交接。

2.为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计一份“个人幸福成长方案”,不仅关注他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也为他们未来发展谋划。

3.每学期心理教师或班主任至少与家庭经濟困难学生进行一次心理约谈。

4.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诚信笃行品质培育为重点的课外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穷亦弥坚的品格。

5.每学期举办一次励志教育讲座、自强不息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激励学生矢志不渝、立志成材。

6.邀请曾受资助、现在升入大学的学生举办一场“资助感恩报告会”,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榜样,让其坚定信念,顺利完成人生的重大转折。

7.每学年以书信形式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出色表现和成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8.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一次“爱心接力”活动。在接受“他助”的同时,也为其他同学帮思想、帮学习、帮立志。

9.组织高、低年级学生举办一次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活动。

10.举办一次“资助伴我成长”征文。让学生谈体会,谈感受,谈人生,谈自己如何在资助政策阳光下的成长经历,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感染或激励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陷入困顿的学生。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民办高校精准资助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