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摘 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其中纳西族东巴文化是当前备受学者研究的内容之一,且在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下,东巴文化已经从隐学逐渐走向了显学。然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纳西族东巴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受到影响,甚至呈现出消亡的趋势。对此,我们需要在新时期加强研究,做好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展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传承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以保留古城独特的东巴文化而闻名于世。博采历代纳西文化之精华、颇具丰厚民族文化底蕴、包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宏寄富领域的东巴经书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着东巴文化所在的丽江这片沃土。东巴文化以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那么东巴是什么呢?东巴是智者,是纳西族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巫师和祭司。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开始,那时的祭坛就是文坛。东巴们往往集唱、舞、画、医、匠为一身,是原始古代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东巴文化就是纳西族的原始古代文化。
许多史料足以证明东巴文化是产生于纳西族的原始社会,源于自发的原始巫教,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占卜为特点,是纳西族原始古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纳西族先民创造了被称为“斯究鲁究”的象形文化。作为记事和人际交往的工具,纳西象形文化随着纳西族东巴教产生和发展被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古籍,并以宗教方式较为保守地传承了下来。因此,纳西象形文化被称为“东巴特额”,即东巴文字,出现了一种文字多种称谓的状况,人们往往误认为纳西族东巴文仅仅只是东巴教的宗教文字,其实纳西族东巴文与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码事,都是在民间生产、生活中使用的母语。它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被世人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一种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符系统,是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典型范例。
此外,从特征上分析,东巴文化特征鲜明。其一,东巴象形文字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存在活着的体系化图画象形文字;其二,东巴文化拥有目前仍能释读和应用的一千多种、三万多册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和格巴标音文字书写的纳西古文献典籍;其三,东巴文化将纳西族古代所创办的祭祀乐舞等加以保存,且经过文献资料记载,还拥有当前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舞谱,是当前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四,东巴文化具有完整性,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包括了哲学、历史、文学、舞蹈、音乐等,具有和谐性;其五,东巴文化做到了与时俱进,能够开放进取,将外来先进文化融入其中,做到充实自我,也正因为如此,东巴文化才具备丰富的生命力。无论从哪一方面分析,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东巴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了当前纳西族民族精神以及思想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道德思想等与当前社会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当然,纳西族东巴文化还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价值以及学术研究价值,值得分析。
关于纳西东巴象形文创始于何时,因东巴经中没有明确记录,汉文文献也没有具体记载,到目前为止也还未发现创始东巴文的出土文物,故各家之说还难以定论。那么东巴经书到底有多少类、多少册,藏书情况又如何,就笔者目前所知,国内外东巴经的藏书量约达2万册,其中我院有1000多册,县图书馆4000多册,北京图书馆3000多册,多数为20世纪30年代由前辈万斯年到丽江收集、由县文化馆馆长周汝诚曾初步编目录。中央民族学院有1000册左右,云南省博物馆约有300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研究所共收集1000多册。国外东巴经藏书最多者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有3000多册,李霖灿先生曾赴美为该馆编目。哈佛大学博物馆也有2000多册,联邦德国西柏林国立图书馆藏有2000多册。如上所述,东巴经藏书还极为分散,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流入国外的数目也很多,国内多数藏书也还未编目,我院自1997年开始系统编目,目前还很难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分类和精确的统计数字。
丽江曾被人们称为“殉情之都”,木丽春《玉龙第三四》和汤世杰的《情死》,在现实生活的确有类似的故事。在笔者还是小孩时就曾经常听说东家的某某跟西家的某某吃了毒药殉情死了,去年拉市乡笔者外祖母家的邻居就发生了该悲剧,男的当场死去,女的被乡邻及时送到医院才得以救活了,要不是为了一双儿女,那女的声称很想和她情人前去玉龙第三国相聚。纳西族殉情现象自古有之,那么直到现在为什么偶尔还有这种情况?我走访了许多东巴和学者,原因有三:因父母包办婚姻;因家境贫寒,特别象龙山、六区一带;殉情者与东巴祭司的影响。在很多东巴经里,情人死后,他们的灵魂经东巴祭司超渡后方可到达没有忧伤、没有饥饿,老虎当座骑、白鹿当耕牛,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的理想境界。因此,凡是殉情者,家属一般都请东巴祭司做祭风仪式,可见殉情之俗的历史渊源是纳西东巴文化。纳西东巴文化以宗教形式涵盖了纳西族社会发展的历程,以东巴经形式记录,传承于民间成为世外桃源,给猎奇探险者蕴藏了原始之矿。这些原始之矿经许多专家与学者抢救、搜集、研究、传播从而写出了旷世佳作,如《消失的地平线》《被遗忘的王国》等。
丽江是个旅游胜地,东巴文化又带动旅游经济。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英国《独立报》发表的文章《最后的东巴正处于消失的危险中》,预言东巴文化即将在这个星球消失,最多也只有50年的生命力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积极予以反击,多年来我院创办了东巴文化学校、创办《东巴文化报》,使丽江市博物院成为抢救、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良好场所和传承东巴文化的重要基地。抢救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代纳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在十几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中先后征集了东巴文化实物2500余件、经书1000多本,使我院成为世界上收藏东巴文化物门类最多的馆所,成为国内外民族文化学者重要的研究基地。为了防止东巴文化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而逐渐消亡、流失,仅仅对东巴文化进行有益的保护是不够的,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批准,于2001年6月1日起公布施行《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巴文化保护条例》。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做好东巴文化传承工作,首先需要为东巴文化传承正名,要认识到东巴文化的研究价值,丽江地区可以向相关部门提案,为东巴文化传承奠定基础。其次,需要在民间宣传东巴文化,要做到与时俱进,将其中所存在的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加以摒弃,鼓励人们学习东巴文化的精华。最后,则要分类型、分层次加以传承,可以对东巴教经典、仪式规程等加以传承,也可以鼓励当地民众还原完整的东巴教祭祀活动等。
总之,东巴文化不仅仅是纳西族人民的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它现今依然面临失传的危险,故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对东巴经书开拙、整理、翻译的基础上,将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研究拓展到民间的生产、生活领域,破除人们对纳西象形文字的神秘感。时下,不少人认为只有做东巴文化研究才会学这种文字,至使不少人望文兴叹,就像人们对待外语一样,我既不去当翻译又不去接触老外,何必费心去学习外语?我又不当东巴祭司,何必去学习东巴文,学了又有何用?随着对外开放,来丽江旅游观光的老外也多了,相互间总会有语言交流。东巴书画、楹联、条幅已走向艺术花园,旁人问及其内容是什么,当地的纳西人汗颜之余,只会摇头了。纳西族既然有自己的文字,就应该学习和使用,并应该多在中小学校适当安排些内容,初步掌握东巴语言。东巴文化学校也应定期招生,将东巴文化的学习和运用作为主要的课程,使学员学得更深、更好,使东巴文化扎根于象形文字,生发诸多支根和须根,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和水分。
今天的麗江已被世人所属目,人们纷纷前来丽江搞投资项目,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现实,应最大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把丽江旅游产业搞好。要尽力提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品位档次,在更高层次上吸引游人,提高丽江人民文化素质,使游客进入丽江景区后为自然美景所吸引,更为人民的高雅文化素质所感动。我们要深入研究东巴文化,弘扬其精华,一如既往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奋通前进,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毅.试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俄亚大村纳西族乡为个案[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4):8-12.
[2]田里,光映炯.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的互动与发展路径——以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5(5):1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