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24 10:05贺必武潘益民贺心成
赢未来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数字校园实践与思考

贺必武 潘益民 贺心成

摘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基本国策,如何高效建设中小学校“数字校园”?一方面是转变观念,二做好顶层设计,三是选对实施路径,四是抓好整合,打通孤岛,五是建用并举,相互促进。

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实践与思考

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

2012年底,学校决定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2013年初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面负责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5月制定了《湘潭市第一中学“数字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13-2015)》。本着“小步快走,科学决策”的原则,到2016年,我校基本上建成了“数字校园”。

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点滴经验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必须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学校的需求为目的,突出实用性、特色化和可操作性。

1.“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一把手工程 。一方面,“数字校园”建设就意味着大的经费投入,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另一方面,“数字校园”建设最难的是观念转变,最核心的是一把手的观念转变。如我校彭奋强校长认为“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提出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他亲自带领学校领导干部、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同时,聘专家来校做了十多次的专题讲座和培训。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推进,扫除了障碍。

2、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核心。在2013年初,通过信息化设施设备统计摸底和“数字校园”建设问卷调查。学校于2013年5月制定了《湘潭市第一中学“数字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13-2015)》;聘请省市专家,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对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精准定位,确立了工作目标和进程安排。事实证明,由于《规划》制定的科学合理,实施中变动小、连续性和系统性好,避免了盲目性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也没有出现不兼容现象,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也分散了学校资金的投入压力。

3、以“云”架构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成功的关键。2015年初,学校在重建学校中心机房时采用“私有云”模式进行建设,很好地实现了服务器分散布置到集中布置的转变,充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了6个分机房,简化了管理,降低了投入,集中管理帶来的工作环境改善,也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小步快走”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成功的捷径。湘潭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百多年办学历史的三湘名校,拥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在“数字校园”建设上,既要坚持“利旧”的原则,又要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小步快走”,条件成熟到那一步,就要快速地建设到时那一步。

5、考核与奖励是“数字校园”建设成功与应用的动力。实行考核与奖励,是引导信息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2013年我校修改了《湘潭市第一中学班级考核评比实施细则》、《湘潭市第一中学教职工年终奖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增加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分值,在《细则》中明确了“数字校园”建设手段可以作为考核依据。

6、种子教师开路,老中青齐步走,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最佳策略。我校老教师居多,提高老教师应用技术的熟练程度,是解决普及率的核心。因此,学校成立了种子教师工作室,要求35岁以下教职工必须参加,35岁以上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教师报名参加,确保每个组室有2-3名种子教师。

7、让师生员工成为受益者,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可持续推进的动力来源。教育信息建设应以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师生为宗旨。“数字校园”建设,只有有效减轻教职工的使用难度和劳动强度,或者提高教职工的成就感,或者是服务其切身利益,才能够有效地保障教职工信息技术实用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8、常规与网络培训同步,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校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常规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种子教师的重点培养与全员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教师自主学习与专家教师的辐射作用相结合。特别是我校网络培训已上规模,湘潭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以我校为基地校,我校宋见林老师担任导师,在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建的“湖湘慕课群”有会员200000人,开展了19期QQ直播培训课,吸引了一大批教师参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反思

1、没有建成完善的三大平台。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方面,虽然实现了单点登录,但是人的多重属性、身份、包括延伸到的岗位角色等核心问题没有解决。在数据交换平台/共享数据库平台方面。没有进行二次开发,不能解决校园数据整合的问题,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数据交换流程,在统一门户方面。

2、“数字校园”建设“智慧化”不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物联网建设的缺失和平台的融合不够,没有达到“一个中心、多网融合的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数据采集、储存、分析和应用的自动化和个性化,也不能有效实现智能控制、智慧办公和智能安防。

3、重装备轻管理、重建设轻应用,“数字校园”效益发挥不够理想。在管理方面,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岗位配置上没有跟上建设的步伐,不能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在应用方面,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和怀疑心态,导致应用跟不上建设。

总之,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虽然起步晚,但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措施得力,因此,推进非常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技[2012]5号《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

[2]教育部教技〔2018〕5号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猜你喜欢
数字校园实践与思考
数字校园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
论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运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校园App的设计与营销
基于Direct3D的三维虚拟校园交互式漫游系统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智能管理数字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