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管理的初始阶段,对幼儿将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足够的自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并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有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幼儿园生活的顺利进行。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有效把握组织、策划和实施环节,充分利用多方面教学管理资源,引导幼儿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特征,这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范制度,培养幼儿规范引导
由于先天性格的影响,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表现出较强的好动性和好奇心,对外界事物充满高度的探索心理,致使幼儿缺少规律秩序概念。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规范制度,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内化制度,遵守制度。
例如,在开展班级活动前,教师会组织幼儿在教室前按照身高差异站好队,等到队伍站好,没有人说话,再带领幼儿前往活动场地;在幼儿完成活动准备回教室后,教师也会组织幼儿按照来时的顺序站好队,在没人说话后返回教室休息。再如,在玩完玩具后,幼儿需根据玩具的种类,自主放回原位,并整理好桌椅板凳的位置和地上有无垃圾。教师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规范化管理,引导幼儿树立规范意识,培养幼儿做事的层次性和规范性处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应用幼儿的日常生活,对生活中的小事规范制度,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还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二、师幼互动,营造温馨学园氛围
教师和幼儿,是构成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两者的交流互動构建良好的班级活动氛围。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主导者身份,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搭建畅通的交流桥梁,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学园氛围。
例如,为缩小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降低幼儿对教师的距离感,教师积极参与到幼儿的“老鹰抓小鸡”游戏中。一名幼儿主动提出做“老鹰”,随即教师做起了“鸡妈妈”,其他幼儿做“鸡宝宝”。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努力保护“鸡宝宝”,并鼓励“老鹰”不要放弃。但是,在长时间的游戏中,“老鹰”没有抓到一只“鸡宝宝”,逐渐失去了游戏的兴趣。于是,教师组织幼儿转换身份。很多幼儿还是选择做“鸡宝宝”,做“老鹰”的幼儿选择“鸡妈妈”,于是教师做起了“老鹰”。为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还激励幼儿“你们可要准备好,坚强的老鹰马上就要抓到你们了”。在这种平等的师生互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很多幼儿与教师成为了好朋友。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准确了解幼儿,并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美好温馨的学园氛围中对幼儿进行有效培养,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三、亲子游戏,引导幼儿体会亲情
随着我国教育思想的转变,人们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更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充分将家庭与幼儿园结合起来,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感受情感、升华自身情感。
例如,为引导幼儿感受亲情主题情感,教师鼓励家长积极走进课堂,与幼儿合作完成“双人前进”游戏。游戏规则为,幼儿和家长的左脚和右脚分别安放在两块木板上,亲自间一起往前走,最先到达重点的一组为胜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抱着幼儿往前走,试图提高前进的速度,幼儿也乐此不疲的享受着。在愉快的亲子游戏结束后,教师询问幼儿“刚才是怎么到终点的”,幼儿纷纷解释,是家长抱着。随后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走进课堂开展“我知道”游戏。游戏规则为,家长和幼儿轮流说出对方的一个生活习惯或兴趣爱好,说的最多的,坚持时间最长的为胜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很容易说出孩子“喜欢吃苹果”“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吃蔬菜”“喜欢粉色”等,幼儿说着家长“职业是医生”“喜欢看电影”“喜欢黑色”等,但随着游戏时间的延长,很多家长还能说出孩子的喜好,但幼儿逐渐说不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家长对自己的爱,并鼓励幼儿要多关心家长。教师通过两个亲自游戏的开展,引导幼儿体会亲情,教育幼儿懂得感恩。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方面教学资源,积极将家长引入课堂,在亲子游戏的开展中,引导幼儿感受亲情,从而培养幼儿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孝敬的心,升华幼儿情感。
综上所述,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有效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积极与幼儿进行良性互动,并鼓励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多种班级管理策略的应用,引导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幼儿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悦.幼儿园班级管理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165+164.
[2]陈国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7(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