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黄喜如 龙秀 颜淑芳 袁照
“五年一贯制”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进行一贯制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1-4]。与传统三年制高职相比,五年一贯制高职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生知识起点低,年龄十五六岁,尚未成年,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学习依赖性较强[5-6]。但从学制的设置上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虽然經历两种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其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及对学生的要求都比中职学生要高。因此,五年一贯制的专业建设不能简单照搬传统三年制中职与高职的模式,而应根据五年一贯制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建设思路。按照中职为基础,高职为提升的原则,以及理实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思路,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师资、实训室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一、制定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确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定位要比中职高。食品行业是跨学科、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的知识涵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安全管理、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等多个学科,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学生多年学习,刻苦训练才能获得该专业较高的技能。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考虑中职学段应为高职学段打好基础,将培养重点放在职业基本素质、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功的训练。高职学段在中职学段的基础上侧重于素质、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提升,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础,确定五年一贯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食品专业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从事食品加工、食品质量监测、食品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在食品生产经营相关环节从事食品生产、质量监测、安全与质量管理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二)构建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
遵循 “中职为基础,高职为提升”的原则[7],在深入分析、研究岗位群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技术规范,制定了由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拓展课构成的“立体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8]。
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首先,通过市场调研,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就业岗位群:食品生产岗位群、质量检测岗位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岗位群。然后,总结每个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
2.设计课程体系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开设的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其中,食品生产岗位:以“典型食品生产项目、典型工艺与设备、案例”为引导,以食品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建设“理实合一、项目导向”的3门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通用设备、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质量监测岗位:以“典型食品检测项目、典型仪器、案例”为引导,以食品检测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4门专业核心课程(食品感官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仪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岗位:以“典型食品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项目、案例”为引导,以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3门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根据3个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职学段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食品安全基础。另外,为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深度,使学生适应其他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2门拓展课程:食品物流管理、食品市场营销。职业素养课程注重文化基础和职业基本素质的养成,设置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以岗位工作要求为依据,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制定课程标准,同时,课程标准与职业考证相对应,推进课证融合,如检验类课程(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与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考证融合;食品安全类课程(食品安全基础、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与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证融合;食品质量管理技术与食品质量内审员考证融合。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
(一)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无论是中职学段,还是高职学段,多数院校采取的仍然是专业课加实践课的模式。虽然,专业课实验实训比例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实训比例偏低,理实严重脱节的问题。而实践课也存在理实脱节,实训项目重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原有的专业课与实践课合二为一,除基础项目外,其他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项目均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授课。保留中职学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如基础化学、微生物基础等课程对应的基础化学技能训练、微生物基础技能训练等课程,增加基础技能训练课程的课时,对各基础技能模块进行强化训练。
(二)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标准,包括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标准、设备与设施配置标准、师资标准、教材标准、教学过程标准等,重点是教材标准与教学实施的标准,其中,教材应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及学生学习工具书(如工作页);教学实施,则按照提出项目(任务)、自主学习与制定实施方案、方案讨论与确定、项目(任务)实施、评价与总结的步骤实施。
(三)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电脑和手机终端,与企业合作开发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养成中的关键技能学习的难点,开发如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操作流程、微课、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
三、师资队伍建设
五年一贯制融合了中职与高职教育,因此,师资建设既要考虑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也要考虑高职教育的提升性。对于中职教师,重点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能力;高职教师重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者,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五年一贯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师资建设采取的核心思路是: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将食品专业技能划分为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三个技能模块,根据教师特长,引导教师选择重点发展的技能模块,要求教师掌握的技能水平不仅能满足教学,也能达到行业企业标准。同时,在专业教师中,培养技能型骨干教师,按照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标准,提升骨干教师技能水平。
四、实训室建设
五年一贯制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满足实习实训教学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应能够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实训中心划分为食品生产实训、产品安全检测实训中心。其中,食品生产实训中心可建设典型食品生产加工实训室(如饮料、烘焙、发酵食品实训室);产品安全检测实训中心可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室、危害分析与检测实训室、食品感官评定实训室、食品常规微生物检测实训室、食品致病菌检测实训室(含无菌室与培养室)。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5):58.
[2]张凯.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14.
[3]张焱琴,欧阳英.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11):271.
[4]虞凯.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有效路径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
[5]王宇.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梧州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4(2):43.
[6]王立君,田雪梅.五年一贯制护理学基础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78-79.
[7]周建辉,马玉环,张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4):53.
[8]杨金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J].開封大学学报,2017,31(1):77.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