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018-12-23 06:42孙仙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5期

孙仙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式默读,学习文中环境描写的方法,感知牧羊人坚持植树给荒原带来的变化。

2.通过细读文本,抓关键词语,品味细节描写,把握牧羊人性格特点,树立积极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中对荒漠和绿洲的环境描写,学习作者通过词语反复渲染让写景更细腻和生动。

2.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带领学生感受牧羊人创造的奇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目标

生齐读目标,师分析目标,并出示达成目标的方法。

师出示一段引导材料:“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

二、数字猜读,感知故事

过渡语:同学们,这是预习提示中的一段话,它教给了我们一种非常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圈点勾画,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较长的文章时快速梳理出关键信息。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了解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今天的故事有一些不同,故事的主人公——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课前老师也读了很多遍,发现有两个跟时间有关的数字很能启发我们,请大家来猜读一下,两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默读准备训练:数字激趣,概括故事。PPT依次播放数字:35、52,学生根据数字默读课文,圈画文中与时间有关的语句,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三、圈画默读,感受奇迹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用最简单的圈画短语的方式(用重音)感知了故事,从中我们了解到:这个牧羊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老人,他从52岁的时候开始种树,一种就是35年,而且是一个人。那么这个老人種树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呢?

默读实战训练:

教师从课文中摘录一段话,空出两个词语,让学生填空。

“这位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_____变成了_____。”(师板书“荒漠”和“绿洲”)

任务1:研读绿洲:

生默读课文20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表现“绿洲”?

(师提示学生根据“洲”字来圈点勾画本段中关于水的词语。)

过渡语:我发现同学们圈画的都是和水有关的词语:这里的关于水的描写,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作者将它们连续运用,渲染了氛围:一片绿洲如在眼前。下面我们再用同样的方式默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荒漠”。

任务2:研读荒漠:

生默读课文第2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表现“荒漠”?

(师提示学生根据“荒”字来圈点勾画本段中与“荒凉”有关的词语。)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圈画了文中能表现“经过牧羊人的努力,荒原变绿洲”的关键性词语,这些词语也让我们看到:一个老人,用了35年的时间将一片荒漠改造成一片绿洲,他在用生命和时间赛跑!那么,他,创造了什么呢?

教师再次从课文中摘录一段话,空出一个词语,让学生填空。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_____。”(师板书“奇迹”)

师:老人确实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说奇迹是不是夸大其词了?

请大家再来看看课文第20段最后五行,圈画出牧羊人给这片荒漠带来改变的词语。看看“是奇迹”吗?

四、合作研讨,探究人物

过渡:牧羊人为什么能创造这个奇迹?

默读提高训练:

教师第三次从课文中摘录一段话,空出一个词语,让学生填空。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_____,怎样的_____。”

合作学习:默读课文4~16段,思考:牧羊人身上哪些重要品质是创造奇迹的要素?

合作时间:2分钟自主研读,3分钟组内研讨。

合作方法:圈画关键词。

成果展示:小组派两位代表发言,一人朗读句子,一人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展示后,师出示难点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牧羊人品质。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析人物品质,就是通过细读文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做圈点勾画,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提炼,掌握了这样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五、布置作业

1.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默读一篇课外美文。

2.请以“家门前的小河”为题,反复渲染,写出小河的特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