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8-12-22 10:56刘全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读后凯勒新词

刘全荣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教师都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来讲讲自己的做法。

一、读前——创设情景,呈现新词

在读前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相关思维,提供必要的语言准备条件,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学习新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例如,在教学《This girl is good》一课中,我创设了以下四个语境,帮助学生学习新词与重点、难点语言知识。

1.铃声响了,学生们还没有靜下来,我把手指放在嘴上发出嘘声,同时说:“Be quiet,please!”这就引出新词“quiet”。

2.在学习形容词比较级“good、better、bad、worse”时,我展示了四幅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进行比较,从而较快地学会了这四个词汇。

3.接着示范:“I think Picture 2 is better.” 引出新词“think”,同时提问:“ What about you?”引导学生说:“I think …”

4.然后再用“I agree.”引出新词“agree”,提问一名学生:“Do you agree?”学生回答:“Yes,I do./I agree.”这样的情景设置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情景交际中学习新词、突破新句型,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分层阅读,内化语言

1.自读课文——培养阅读及理解能力

读中环节,我常指导学生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快速阅读,引领学生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这样学生就容易在短时间内解答问题。

2.听读课文——培养听力

教师示范朗读,并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感知标准读音和朗读特点。学生边听边跟读,能快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要领。

3.教师领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领读课文时,最好整句领读,以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课文时,可采用学生看书跟读、不看书跟读的方式交替进行。领读时一般先慢后快,让学生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做到熟练跟读。

三、读后——巩固运用,培养说写技能

读后环节,主要是巩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掌握,运用所获取的知识以培养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例如,在阅读海伦·凯勒的故事之后,可分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故事接龙”比赛,即每人说一句,串成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这样可以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写作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进行读写训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可将读后活动分解为——替换、仿写和自创三个层次,依次递进。

总之,在英语阅读课中,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读前和读中教学活动,更要关注读后的活动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收获。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读后凯勒新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学诗偶感
陈万兵
花丛觅诗
读后感
外教新词堂
爱之声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