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12-22 10:59陈连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

陈连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03±3.12)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为(60.18±4.06)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MFMA)为(52.37±4.22)分、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为(23.67±2.42)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11.58±3.43)、(46.20±6.52)、(46.21±6.51)、(26.79±2.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4.3651、19.9090、15.3718、2.4748, P<0.05)。結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 提升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且生活质量较高。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康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9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多种因素致使大脑血管缺血或局部缺血, 脑组织出现坏死, 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猝倒、偏瘫、失语、意识不清及偏盲等,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2]。本文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5例。其中, 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3.84±9.23)岁;病程4~16 d, 平均病程(9.63±2.41)d。

研究组男24例, 女21例;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53.83±9.24)岁;病程5~15 d, 平均病程(9.62±2.4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内容包含入院指导、体征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康复锻炼等。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 主要内容有:①创建护理路径计划, 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 再结合临床护理经验,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同时评估其各项指标情况, 确定护理内容、康复训练内容等。②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 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情况, 针对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需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指导饮食以清淡为主, 忌辛辣油腻。③患者

极易存在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或病友交流, 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④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遵从由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 动作需缓慢轻柔, 重点实施肩关节屈曲与外展, 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 患者意识清醒后, 指导其进行自主被动训练。⑤指导患者刷牙、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训练, 15~20 min/次, 1~2次/d,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强度的调整。⑥鼓励患者多开口, 从简单的发音开始, 从字、词、句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鼓励患者多读报纸, 多听收音, 同时训练患者的记忆力, 从每日简单定量记忆开始, 后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记忆量。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其中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估, 得分越低则恢复越佳;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I评定, 得分越高则恢复越佳;运动功能应用MFMA评估, 得分越高则恢复越佳;认知功能采用MMSE评定, 得分越低则恢复越佳[3]。同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应用SCL-90评定, 包括心理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社会功能4项, 得分越高则恢复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NIHSS、BI、MFMA及MMSE评分对比 研究组NIHSS评分为(10.03±3.12)分、BI评分为(60.18±4.06)分、MFMA评分为(52.37±4.22)分、MMSE评分为(23.67±2.42)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11.58±3.43)、(46.20±6.52)、(46.21±6.51)、(26.79±2.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651、19.9090、15.3718、2.4748, 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好发于中老年群体,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该病的抢救成功率也在不断上升, 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但致残率仍然较高。而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 已逐渐意识到疾病救治成功后康复锻炼的关键性, 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致残率, 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研究组NIHSS评分为(10.03±3.12)分、BI评分为(60.18±4.06)分、MFMA评分为(52.37±4.22)分、MMSE评分为(23.67±2.42)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11.58±3.43)、(46.20±6.52)、(46.21±6.51)、(26.79±

2.3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651、19.9090、15.3718、2.4748, P<0.05)。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可明显提升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 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 且生活质量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临床护理路径把康复护理的内容变得更加标准化、規范化, 有利于获得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关注程度, 并与康复护理的客观规律相吻合, 把康复的具体内容切实实施到位, 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足量、主动的康复护理[5]。该护理模式有下列优点[6-8]:①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适宜、科学的医护计划、入院教育、入院评估, 使其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更具针对性、合理性, 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对应的护理调整, 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康复;②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指导其关节活动的正确方法, 有助于血液循环, 预防肌肉萎缩, 并针对性训练日常生活内容, 可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生活, 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提升生活质量;③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 可改善肌肉血液循环状况, 改善偏瘫情况, 促使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适宜科学的运动训练, 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神经元再生,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提升认知功能。受样本量和时间等因素局限, 关于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满意度、依从性等方面的分析, 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后, 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且生活质量高,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牛璐.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S2):141-142.

[2] 杨冬花.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当代医学, 2018, 24(15):173-175.

[3] 洪旭.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1):91-92.

[4] 王圣燕.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0):143-144.

[5] 张伟伟, 李金梅. 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7):149-151.

[6] 李可, 吴萍兰.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外医疗, 2016, 35(6):135-137.

[7] 张龙徽. 急诊科应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1):249-250.

[8] 李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5, 29(1):54-56.

[收稿日期:2018-07-19]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