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2018-12-22 10:59杨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检验结果输血

杨竞

【摘要】 目的 探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作用。方法 74例输血治疗患者, 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水平检验,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验结果为阳性的不规则抗体为6例(8.11%), 其中, 男5例(83.33%), 女1例(16.67%)。阳性患者中, 抗体类型为抗-E 2例(33.33%), 抗-C 2例(33.33%), 抗-D 1例(16.67%), 抗-M 1例(16.67%)。检验结果呈阳性的女性患者中, 无妊娠史女性为1例(20.00%), 有妊娠史女性为4例(80.00%), 提示有妊娠史的女性结果阳性率较高。输血≥2次患者5例(83.33%), 输血1次患者1例(16.67%), 输血≥2次患者阳性率远远高于输血1次患者。结论 完善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 能够确保患者各项抗体指标符合输血治疗要求, 有助于提升患者对输血治疗的耐受性, 对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 输血;抗体检验;检验结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49

现阶段, 输血治疗已经十分常见, 通过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能够有效缩短提升诊疗的效率。但在输血过程中, 受不规则抗体不耐受的影响, 极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现阶段, 抗-A、抗-B和抗-AB已经成为不规则抗体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以上抗体具有较大的杀伤力, 严重威胁到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了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8月接收的74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36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50.24±9.38)岁。

1. 2 方法 选择中山市生物科技试剂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检验仪器和试剂作为主要工具对患者不规则抗体情况进行检验。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 执行离心操作, 将患者者的信息粘贴与凝胶卡上, 将50 μl细胞试剂和50 μl血清同时加入凝胶卡的管腔内, 将其置于37.5℃的环境下进行孵育, 时间约为15 min, 并离心处理5 min。观察管腔内液体的变化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验结果。若红细胞液沉淀在管腔底部, 则检验结果为阴性。若红细胞液悬浮在管腔中间, 则检验结果为阳性。

2 结果

检验结果为阳性的不规则抗体为6例(8.11%), 其中, 男5例(83.33%), 女1例(16.67%)。阳性患者中, 抗体类型为抗-E 2例(33.33%), 抗-C 2例(33.33%), 抗-D 1例(16.67%), 抗-M 1例(16.67%)。检验结果呈阳性的女性患者中, 无妊娠史女性为1例(20.00%), 有妊娠史女性为4例(80.00%), 提示有妊娠史的女性结果阳性率较高。输血≥2次患者5例(83.33%), 输血1次患者1例(16.67%), 输血≥2次患者阳性率远远高于输血1次患者。

3 讨论

患者由于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 在进行输血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在临床数据统计中, 可以总结出一定规律。部分患者在输血后会出现发热以及怕冷等轻度变化, 部分患者则会在输血过后, 容易出现体内红细胞的损伤, 部分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则会出现明显的溶血性反应, 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对于孕妇患者来说, 其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时, 对其进行输血, 甚至还会导致孕妇胎儿增加患有溶血病几率, 胎儿在出生之后, 在智力以及生理机能等方面, 也存在较高的异常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检验结果为阳性的不规则抗体为6例(8.11%), 其中, 男5例(83.33%), 女1例(16.67%)。阳性患者中, 抗体类型为抗-E 2例(33.33%), 抗-C 2例(33.33%), 抗-D 1例(16.67%), 抗-M 1例(16.67%)。检验结果呈阳性的女性患者中, 无妊娠史女性为1例(20.00%), 有妊娠史女性为4例(80.00%), 提示有妊娠史的女性結果阳性率较高。输血≥2次患者5例(83.33%), 输血1次患者1例(16.67%), 输血≥2次患者阳性率远远高于输血1次患者。数据统计中, 孕妇不规则抗体输血还会造成婴儿存活率的降低。基于这一客观医疗环境, 我国卫健委(原卫计委)专门出台条例, 明确要求各级医院或者献血站在进行输血处理时应当针对患者优先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验, 其中孕妇以及多次输血患者是检验工作中的重点对象。本文结合卫健委(原卫计委)出台的相关要求开展了具体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策略和检验方案的设定, 其具体结果如下所示[1]。①对于无偿献血人员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验, 是血源检验中的重点内容。我国目前血库内部主要的血液资源来源自国内的无偿献血人员, 在开展血液工作时, 针对捐献人员开展不规则抗体的检验, 能够有效提升无偿贡献血液的安全性, 从源头保证输血的血源健康, 避免患者出现因血源内部的不规则抗体出现溶血病。与此同时, 针对无偿献血人员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 能够实现十分有效的血液管理, 同时避免血液资源出现浪费问题, 合理控制成本[2]。②针对患者开展血液内部不规则抗体检查, 是对于输血和血液使用环节的合理控制。医院在进行针对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完成后, 需要合理进行时间控制和选取, 将检验分析和治疗策略规划到充分的时间当中, 以此作为提升治疗安全和检验能力的主要方法[3]。在针对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的血液治疗当中, 利用该检验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血液问题, 从而规避患者出现危机生命的病情变化, 有效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率[4]。③针对孕妇所开展的血液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通常集中在孕妇的早期孕检当中, 通过将不规则抗体检验与早期孕检相互结合, 能够促使孕妇在早期发现血液不规则抗体问题, 从而制定早期的防控方案, 避免孕妇及胎儿出现因不规则抗体所导致的溶血病等问题。早期孕检方式下的不规则抗体检测, 是确保孕妇及婴儿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控制, 能够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提升[5]。在实验环节中, 护理人员应通过沟通方式, 对患者的病史情况和输血情况进行了解, 并以全面记录的方式进行统计, 在具体的实验分析环节当中, 这部分数据统内容可以作为对不同患者特征进行辨别的依据[6-8]。在患者样本的血液采集中, 医护人员则需要对患者血液量进行选择和控制, 本文所进行的血液采集量设定为5 ml, 在完成血液采样滞后, 应当将抗凝试剂加入到血液试管内部, 再进入实验室。随后, 检验人员应当将血液试管放入到恒温水箱内部, 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加热的方式, 开展对于样本的血浆离心处理, 再处理过程中, 应当对血样所对应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保证记录数据和实验数据可以做到一一对应。在完成离线处理滞后, 工作人员应当将血浆与不同抗体的筛查细胞进行共同滴入, 进入到具体的微柱凝胶卡中, 通过孵育器对其进行处理, 最后利用离心机将加热卡片进行转动运转处理, 由检验人员将血样取出进行分析。在具体的应用环节中, 由于患者自身在多次输血中其不良反映几率上升明显[9, 10]。同时, 患者在经历了多次输血滞后, 其因不规则抗体影响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会上升至5%水平。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在输血检验中利用该检验检测方法策略, 提升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水平的严谨度。应重视做好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情况, 确保患者各项抗体指标符合输血治疗要求。

参考文献

[1] 顾道坤.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 4(35):65, 67.

[2] 顾道困.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88):17295.

[3] 孙丽明.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9):75-76.

[4] 王秀珍.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9):1119-1121.

[5] 张振周, 刘自安.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9):3527-3528.

[6] 张秋爽.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当代临床医刊, 2017, 30(4):3286-3287.

[7] 李伟旗.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35):71-72.

[8] 晋向芳.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1):52-53.

[9] 刘俊红, 杜忠斌, 李惠霞.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探讨. 中国医药导刊, 2013(4):711-712.

[10] 赵莉.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7):158.

[收稿日期:2018-09-25]

猜你喜欢
检验结果输血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研究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双创需要金融创新“输血”
单手肩上投篮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