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摘要】 目的 评价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及阳性情况, 对比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为(55.23±8.19)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1±4.21)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阳性率为58.75%, 高于对照组的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病程≥15年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5年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3, P<0.05)。病程5~15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与≥15年患者、<5年患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1.906,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同时对患者的治疗评估及预后也有重要的臨床意义。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早期糖尿病肾病;检测阳性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29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的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 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 比如大动脉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其中糖尿病肾病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在肾小球损伤早期, 虽然尿中的白蛋白含量已经有所上升, 但常规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对肾小球造成损伤, 因此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标志[2]。当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 表明其内皮细胞有损伤, 可以根据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预测心血管疾病。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并证明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做了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8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40例, 年龄41~66岁, 平均年龄(52.35±10.21)岁, 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8.05±4.41)年;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38例, 女42例, 年龄41~66岁, 平均年龄(53.27±11.3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样本的选择排除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 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按要求留取24 h尿, 用甲苯防腐。标本留好后记下尿量, 取出10 ml送至检验科, 进行离心, 吸取上清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参考值为0~20 mg/L, >20 mg/L为阳性。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及阳性情况, 同时对比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及阳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为(55.23±8.19)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1±4.21)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率为58.75%, 高于对照组的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情况比较 随着病程的延长,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病程≥15年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5年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3, P<0.05)。病程5~15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与≥15年患者、<5年患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1.906, 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科多发性、常见性疾病, 而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多发性并发症,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临床上, 肾脏损害早期表现属于尿白蛋白, 其分子属于较小蛋白质, 若肾小球受损害, 蛋白质滤过率比吸收率完全要高, 使得尿中产生微量白蛋白[4]。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孔发生变化, 引起白蛋白漏出, 因此这类患者主要特征是持续的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一个慢过程, 轻度的肾损伤是可逆的,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 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即尿常规干化学蛋白阳性), 病情将不断进展, 直至发展为肾衰竭[5]。
因此, 及早发现和预防糖尿病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血糖, 则能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 如果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并给予积极治疗, 合理控制血糖, 对其病程的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检查的重要指标, 能有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使得临床医生能积极干预糖尿病肾病, 及时控制患者血糖等措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变的表现之一, 需要一定的治疗, 如果及时进行治疗的话, 患者可以稳定病情,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 以免造成肾脏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为(55.23±8.19)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1±4.21)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阳性率为58.75%, 高于对照组的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病程≥15年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5年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3, P<0.05)。病程5~15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与≥15年患者、<5年患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1.906, P>0.05)。提示尿微量白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状况, 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指标对设备要求等相对较低, 价格也相对廉价,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7]。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同时对患者的治疗评估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 糖尿病肾病实验室的诊断指标还有很多, 例如尿常规, 尿蛋白排泄率,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尿素氮等, 但这些检测方法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为了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灵敏度, 建议将多指标联合应用, 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何林波. 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医疗装备, 2018, 31(8):58-59.
[2] 杨建柳, 李熹娟, 何琼. 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4):110, 112.
[3] 王永洁, 汤红英.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2):57-58.
[4] 李东千.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四川医学, 2013, 34(7):1083-1084.
[5] 丘江, 张洁. 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联合尿酶监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价值.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38(2):103-106.
[6] 张俊杰.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9):61.
[7] 陈励勋, 孙晶.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0):99-102.
[收稿日期: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