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畅
“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金融合作的分析
文/李畅
上海滦海璞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决策。基于此,本文就“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金融合作进行研究,首先就“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当前区域金融的发展情况,总结当前区域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水平的提升。
“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基础设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深化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实现各国之间的互赢互利、共同繁荣。就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虽然有效推动区域金融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究这一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实施期间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因此势必会推动社会金融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沿线国家会进行大量的金融往来,而区域金融市场会由此产生,在对区域金融市场的营造和维护过程中,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不断进驻市场,提供金融支持,从而使金融资本的总量得到源源不断的提升,各国之间的资源也会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决策自提出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原则、共建原则和共享原则,在推动“一带一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与沿线各国之间形成友好往来。“一带一路”建设会涉及到沿线众多国家,因此区域金融市场也会随着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得到扩大和优化,包容性也会不断的增强。在各国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区域金融市场的各项资源会得到高效配置,金融体制改革也会随之不断深化。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动下,区域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受到地形地势、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这一情况将有效改善。
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失衡是限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区域中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水平呈现了质的飞跃,在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区域资源的分布情况也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加剧了区域之间经济合作的难度。部分区域的政府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具备强烈的金融合作意愿,限制了区域金融合作推进的步伐。同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沿线国家大多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导,其发展受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效,难以实现对风险性较强的金融行业的有效应对,导致区域金融合作不能顺利推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不稳定也成为阻碍区域金融合作的一大问题之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沿线国家大多为亚洲国家,由于金融投资的数额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加之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使得其参与金融合作的能力有限。同时,欧洲国家具备较强的经济发展实力,主权信用级别相比于亚洲国家较高,但由于欧洲国家的国家政治格局不具备稳定性,容易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加剧了债务危机的发生概率,也增加了区域金融合作的风险[1]。
基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沿线各国只有精诚合作,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加大对金融行为的监管力度,才能够有效杜绝区域金融合作的风险性。但是,由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其背后具有强大的产业链,加之各国政府设置的政策限制,使得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部分国家呈现封闭式的发展特点,无法建立完善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剧了多边金融平台的建设难度,不利于为建设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创新发展思路。此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区域金融的有机合作,在这期间会产生巨额的金融贸易,由于各国纷纷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剧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概率。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观念的全面渗透,各国的资本输出量持续增大,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信丰县。区域金融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各国产业链的重组,但如果发生产业链断裂现象,会波及众多国家,不仅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还会加剧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因此,基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应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区域金融合作保驾护航。
要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区域间的金融合作,必须切实落实“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各沿线国家之间的国情,构建起标准化的金融合作自贸区,在制度和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有序进行金融合作,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以“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政策为例,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以沟通合作为目的,在金融合作自贸区实现透明化和公开化的交流和合作,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政策和制度为引导,使区域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从而实现区域合作的高效化和便捷化,使更多的金融主体参与其中,实现互利互荣的发展模式[2]。
“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提出不仅是增强我国“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也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阔的上升空间,为此必须强化国内企业与区域金融市场之间的合作。要实现国际市场上的繁荣发展,必须促进区域货币的一体化,从而减少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阻碍和关隘,使更多企业实现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一个畅通无碍的金融合作平台,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人民币结算网络和支付系统进行推广,使区域金融市场应有可靠的金融支持,解决合作企业在资金上的后顾之忧,以此提高区域金融合作的效率。
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时,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缺乏固定牢靠的资金供应链,就会使企业的区域金融合作受到制约,从而限制“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实施。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政府应该将强对沿线区域金融合作企业各产业链的资金支持,使更多企业拥有走出国门的资本,从而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鼓励国内银行迎合“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为企业区域金融合作设立专门的投机基金,同时鼓励境外银行进入区域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结构实现科学有效的对接,从而在区域金融市场构建资金支持的平台,使区域金融市场的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驻市场,获得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情况和经济水平都存在不同的情况,而一个国家的不安定会对周边国家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使得“一带一路”区域间的金融合作存在较大的风险。为此应该增强对区域金融市场的安全监管,例如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区域金融监管机构,以“10+3”的金融合作机制作为区域金融市场安全监管机构的载体,对“一带一路”政策和制度进行有效落实,从而实现金融市场安全和区域经济协调的一体化管理[3]。
综上所述,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金融合作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合作建议。研究可得,确实落实“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强化与区域金融市场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沿线各产业链的资金支持、增强对区域金融市场的安全监管能够有效提升区域金融的合作水平。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这一课题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尔红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手段[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80-181.
[2]庞仙梅.“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06):3-6+11.
[3]向阳洪.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6(2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