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多方位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8-12-21 09:42隋晓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原理实验

摘 要:本文在分析“通信原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通信原理》课堂教学及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条件、课程评价方法、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实践经验,以发展“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促进专业教学的深入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通信原理多方位教学改革专业素养创新能力

一、《通信原理》课程的地位及特点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主要学科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评价各种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为改善各种通信系统性能所使用的技术,为研究设计各种通信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理论性强,专业基础要求高;

2.先修课程起点高,先修课程都是比较难学的课程。

3.后续课程呼声强烈,后续课程迫切要求《通信原理》提供理论支撑。[1]

4.学生厌学情绪开始表现突出。

针对《通信原理》的特点,在省级精品课《通信原理》的建设与改革中,我们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多方位教学改革。

二、多方位改革与实践

1.教学条件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更改教学条件,让学生通过这门“有限的课时、无限的信息”的课程学习,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2]

(1)通过调查、统计、交流和访谈,被冠以“厌学”、“没想法”的学生并不是真的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兴致,只是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信息的多元化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而有限的课堂教学很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建立自信,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学以致用,毕业能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并以此为生。

(2)《通信原理》可以申请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室录播中心上课,教师可以实现教师在线备课、授课、答疑。课下的互动和答疑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2.课程评价方法

以前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是期末一张试卷再加上实验成绩,这种考试方式表面上看,是在相同的环境下、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课程的评价方法采取如下形式:

(1)平时形成性考试2次以上,占20%,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的形式;

(2)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占10%;

(3)实验成绩占10%;

(4)期末总结性考试,占60%,采用闭卷考试;

命题要求: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占20%,理解与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40%,采用闭卷考核方式。

3.教学内容改革

《通信原理》的课程内容主要由信号处理、信息传输及通信网基本原理构成,且侧重信息传输原理。通常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为基础部分,包括绪论、随机过程、信道与噪声;第二为模拟通信;第三为数字通信部分。

(1)教学内容以数字通信系统为主,辅助介绍模拟通信系统及基础部分。重点学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手段,使学生既能掌握完整通信系统的通信原理及信号传输过程,又能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螺旋式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评价通信系统的两大主要指标,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两条主线。

(3)恰到好处地引入新型通信技术。引领学生更新理論知识系统,帮助学生提高完成更新知识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做好铺垫。

4.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坚决摈弃“满堂灌、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为主;实践教学主要通过通信原理实验、开放实验、课程设计、小论文等形式完成,帮助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项目,做到学以致用。具体示例如表1所示。

5.教学手段改革

(1)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加教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量大,信息呈现速度快,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从而影响了听课效果,所以还必须辅以传统的教学手段,这对激发学生思维、树立教师个人的“讲台形象”也至关重要。

(2)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设立教学网站,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应设立答疑室,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

6.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系统观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与课程相配套的实验系列。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可将实验分为下面三种:

(1)基础性实验内容。注重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为通信电路设计奠定基础。

(2)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这部分实验内容以实验箱、仿真实验或虚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将通信原理、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DSP原理等各科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研究性实验内容。研究性实验只面向研究能力较强并愿意进一步自我提高的学生,实验室提供开放环境,学生可以开展自己的科研立项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利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结语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通信原理》课程多方位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考研率就业率都有了明显地提升,在国家级、省级的科技竞赛和素质教育项目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隋晓红.通信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10.

[2]陈文鑫,陈伟东.“通信原理”课程多方位教学改革与实践[J].

[3]张健,熊建文,张军朋,雅小冰.“通信原理实验”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现[J].

作者简介

隋晓红(1969.12—),女,黑龙江省庆安县,硕士生,教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及通信系统。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原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做个怪怪长实验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