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辨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Model APEC)是近年兴起的一项青年公共外交活动及赛事。通过以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学生为试点,开展以Model APEC会议模式为基础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教学研究,以思辨能力层级理论为模型,对受训者在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Model APEC;演讲与辩论;行动研究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在提倡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根据笔者对文献的梳理,在理论研究者中已形成关于“思辨”内涵的以下共识:思辨的核心目的是做出有理据的判断。思辨者的特征包含认知技能与倾向(情感气质)两个维度;思辨的过程包括思考者对自身思维的监控、调整与修正。[1]此外,文秋芳(2009年)在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成绩理论模型时,也认为思辨情景训练主要锻炼学生认知技能中的分析(识别、比较、区分等)、推理(阐述、论证等)和评价(评价论点、论据)。[2]在此背景下,笔者开设了为期一年半的“英语演讲及辩论”课,尝试将Model APEC的会议模式融入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化人才的英语能力。
Model APEC论坛模式及特点
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MODEL APEC(Asia-Pacific Youth Model APEC Conference),简称Model APEC或MA。①Model APEC通过高度模拟APEC会议形式,依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召开全英文会议。Model APEC会议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将演讲与辩论相结合。Model APEC的每一场会议均包含发言、辩论两个环节,在第一轮—提案环节,主要考察参与者公共演讲的能力,是否能勾起其他经济体(参与者)兴趣;第二轮—自由辩论环节,需要就提案接受与会者的质疑与询问,进行磋商,尽可能说服更多的参与者。二是打破了传统辩论中对一个辩题“非此即彼”的判断,旨在通过讨论思辨性形成解决方案。不是传统的正反方和“一对一”模式辩论,而是多方参与;不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而是形成共识。这个过程实际上更为符合关于“思辨”内涵中有关思辨的过程的描述—包括思考者对自身思维的监控、调整与修正。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本文拟基于Model APEC会议模式的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行动研究,旨在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开展基于Model APEC会议模式的“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二是基于此模式的“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哪?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高校2016级口语特长班学生,共30人。
2.研究方法与研究时间。采用行动研究法。笔者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观察、即时反思,对计划和活动进行改进的教学诊断性研究,探索Model APEC会议模式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是否能切实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自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至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共三个学期。每学期16个教学周,每四周进行一场辩论活动,每场2个学时,每学期共计8个学时。
基于Model APEC会议模式的渐进式教学设计
虽然笔者的研究对象—口语特长班学生的语言素质相对较好,但是他们缺乏对演讲和辩论的认识和经验,且对经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都有局限。故笔者设计三个学期采取渐进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聚焦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辩题,带领学生参与这种进阶式模拟训练,完成各阶段的演讲和辩论任务,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盘旋上升。
1.第一阶段:情景辩论。将班内学生分为5个平行组,每组6人,共设定4个辩题,每个情景辩论的题材选取于大学英语教材或新闻报道。教师可根据主题进行改变。组内学生根据抽签确定自己在辩论中所处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上作出分析,并进行陈词以及辩论。例如:以《新编大学英语阅读》(浙大版06)教材内容为背景资料:“The Royal Dutch Medical Association officially endorsed euthanasia in 1984, and issued strict guidelines on how to perform i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must be one of unbearable suffering that cannot be relieved, and the patient must freely request to die. When a patient does ask, the doctor should not proceed without consulting an independent physician.”(译文:荷兰皇家医学会于1984年正式批准实施安乐死,并且公布了施行安乐死的严格准则,病人必须忍受着某种无法缓解但又难以忍受的病痛,而且病人必须主动地要求死去。如果病人确实提出这种要求,病人的医生如果不经过向一位独立行诊的内科医生咨询,不得实施安乐死。)现以这一情景题目为例进行阐述:“Whether a license to kill should be issued?”(安樂死是否应该被广泛实施?)该情景训练共分医生、病人、患者家属、心理学家、商人、哲学家六个角色。安乐死是否可以被广泛实施面临着专业判断、情感因素、道德层面等各种的问题。故学生需要对自己抽取的角色,进行逻辑分析思考后,做出符合角色立场的陈词。在六个角色分别陈述后,可根据自己选择加入的阵营(即正方或者反方),进行二次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们通过两轮情景辩论,完成了对此辩题的认知,寻找辩题中的关键词并进行定义,以及分析作为不同角色把握的立论重点等思辨能力。
2.第二阶段:模拟部长会议辩论。第二学期,学生已经了解到演讲和辩论的特点、要领及主要技巧以后,开始进入Model APEC会议模式训练。每月由教师设定一个辩题,在30名学生中,通过抽签产生21个不同经济体代表,分成3组就设计辩题进行辩论,其余学生扮演会议主席和观察员。
第一轮为发言环节。代表们须在2分钟内阐述包含本经济体在议题领域方面的努力、进展以及相关建议和合作需求。每个经济体提出的倡议和临场讨论能力将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其后,进入第二轮(自由讨论环节),想要发言的经济体代表将本经济体牌竖起,主席按顺序点名收集问题。各经济体发言次数为4次,每次1分钟。最后,主席将对本次会议进行简短总结,包括本次会议讨论内容,达成哪些共识,遗留哪些分歧,通过哪些项目等。以2017年Model APEC会议全国赛选题为例:“How to Promote Start-ups and Innovative MSMEs?”(如何促进创业和创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辩题涉及了较多的经济方面,教师在准备阶段时,会引导学生考虑以下五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如何从政府层面加强合作,如政府协调、国际合作、结构调整、关税、制度、补贴等方面创造有利的环境。二是技术层面。如何运用新的技术和科学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如ICT(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型科技。三是商业层面。如何使商业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合作进程中,如建立PPP(公私伙伴关系)、促进资金支持、强化市场的作用、促进产业链发展、推进中小企业参与等。四是教育层面。如何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加强国际间合作,如开展国际大型研讨会、分享经验、推进相关的学术研究与评估、增强对行业已就业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增强人民的广泛意识等。五是弱势群体层面。如何通过加强妇女、老人、青年、贫困人口、中小企业在经济上的参与度,如保障相应人群的应有权利、给予更多政策、资金和人文支持等。
3.第三阶段:模拟峰会模式辩论。第三学期,学生已经了解到Model APEC会议部长会议辩论模式,此时将难度升级到模拟Model APEC会议的四种类型的峰会阶段。②每月学生需要准备其中一类的峰会辩论。且每场设定主席、记者和网友等角色,并由学生们抽签产生,同伴评价系由此类角色的学生给出。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多数学生欠缺归纳总结能力。Model APEC会议中一次发言最多只有两分钟,教师需建议学生不要试图在短暂的发言时间中涵盖所有的细枝末节,一次发言中选择两个或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点进行扼要表达。此外,当很多代表对某几个议题发散讨论时,主席或者部分代表应引导大家对一个议题进行重点讨论;当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时,主席应进行回归引导。
学生思辨能力在Model APEC会议中的反馈和评价
1.分析能力:对论题及辩题的拆解。在渐进的训练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对论题及辩题的拆解方法。寻找辩题中的关键词并进行定义,以及分析作为不同角色把握的立论重点等思辨能力。
2.推理能力:对同类观点的延展和补充,促成合作共赢。通过模拟训练,学生们逐渐认识到Model APEC会议中互动应该侧重于推动自己提议的实现,而非质疑其他经济体的提议等。故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找到正确的策略,并将不同代表的提议进行归类整合,使其更有层次和逻辑。以“How to Promote Start-ups and Innovative MSMEs?”辩题为例,抽到俄罗斯经济体的学生提出“西伯利亚大铁路”项目,在打造这个铁路旅游方面进行了一些建议,并主动提出和拥有高铁技术的中国进行合作。此举迅速引得了中国经济体代表的回应和协作,由此顺利地将此提案的讨论延展开来。
3.评价能力:作为观察者的同伴评价。在每场演讲或辩论比赛进行中,都会抽签产生观众评委。观众评委投票选出“最佳辩手”(第一阶段);“最佳提案”(第二阶段);“最佳经济体”(第三阶段),并以同伴评价的方式就逻辑、立论、语言表达等方面做客观打分及主观评价。例如:有评价者关注到代表对观点阐释的完整性和具体用词等问题。
笔者基于Model APEC会议模式的“英语演讲与辩论”的课程设计,第一阶段基于传统辩题或者时政新闻相关话题,进行分角色情景辩论,学生们完成了对辩题的认知,关键词定义以及分角色把握立论重点等思辨能力。第二阶段进行模拟部长会议辩论,学生抽签代表不同经济体进行提案,实施演讲与辩论的交错训练。第三阶段进行四种类型的模拟形态的峰会,思辨能力得到实质训练。研究发现:受训者在分析、推理和评价三方面皆有綜合性提高。参加本次课程学习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自主学习性强,且课程采取小班教学方式,均为保证演讲及辩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如何将这种形式推广到大班授课,还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本文系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英语演讲及辩论赛事前沿的非英语专业思辨语言课程的研究设计与实践”成果
注释:
①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是一项由中国外交部、中国教育部、中国商务部、共青团中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指导,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组委会、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环亚青年交流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面向亚太地区青年的公共外交活动.
②四种类型的峰会为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Meeting) ;APEC高官会议(APEC Senior Officials Meeting);APEC 部长级会议(APEC Ministerial Meeting);APEC经济领导人会议(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参考文献:
[1]孙旻.中国高校英语演讲学习者思辨能力发展个案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2]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作者单位:陈娴,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刘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