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香
【摘要】现代初中生在社会稳步发展、科技进步大趋势的影响下,对古代先贤留下的文化瑰宝——文言文了解愈来愈浅薄,阅读能力逐步下降。许多中学生失去了对文言文的探索兴趣,文言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对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自“仓颉造字”以来,文字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经过古代先贤的保留与传承,历经岁月长河,千年历史积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瑰宝,文言文不仅是一种书写形态,还是语言艺术中最完美的体现。但是,由于文言文独特的表达形式与文学方式,使其不能与现代文化与文字形式相统一。这一巨大差异加大了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让许多初中生为之犯难,成为初中语文上的巨大挑战。在这种难度下,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主动探索这一瑰宝的历史意义与对后世交流表达方式的影响。
一、文言文难学的问题症结
(一)语言模式难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文言文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独特的语言形式不理解,再加上教师不正确的引导,用传统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只教会学生如何通读、背诵,不解释其中含义,让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学习文言文,逐渐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许多初中生放弃了对文言文的学习与探索。七年级某老师与同学的对话体现了这一弊端。
例如:在语文课上学习《〈世说新语〉两则》这一文中,某老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解释课后练习的重点文字,下课后背诵全文。在课堂上,某同学提出如下问题。
学生:“老师,我们为什么不通篇翻译课文呢?好多解释我都不知道,您可以帮我解释一下吗?”
老师:“你这种行为就属于浪费精力,考试不考全文翻译,你不必在意这些,把我布置的问题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留给背诵,我们要学會高效学习。”
学生:“老师,好多意思都不理解,这样背下来会不会容易忘记啊?”
老师:“忘记就多巩固,多记几遍,一切为考试让步,要学会灵活学习。”
正是现在这种应试型的学习模式,让很多初中学生失去了对问题的追求,也是这种老师错误的引导模式,让许多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失去了信心,更错误地理解了高效与灵活学习的意义。
(二)学习兴趣匮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而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学习也许是他们最痛苦的事情,尤其是语文这一科目,除了大量的理解性问题,还需大量背诵与积累。而在这些难点中,文言文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以攀登。在学习文言文时,一知半解的阅读加上日益下滑的成绩,让许多学生难以对文言文提起兴趣,更有甚者直接放弃语文学习。还有些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对于文言文理解与学习的经验,没有明确、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不明白文言文与现代文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统一;再加上文言文不如白话文在语言、形式上简单易懂,晦涩难懂的语言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提起兴趣,反而更加厌恶文言文学习。
(三)学习模式呆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尚且知道学习中一加一大于二的模式,作为21世纪的老师与学生在学习时,却摒弃这种学习模式,将文言文学习趋于单一化、呆板化,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读课文,解释几个重点字词的含义,然后就是背诵,一切成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产物。作为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大环节,这种学习模式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被社会所废除。对于文言文,许多初中生从开始学习就产生了畏难的心理,再加上学习模式过于程式化,文言文含义不理解,文字形式晦涩难懂,学习中功利心较重,学生在这种压力与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厌学,失去对语言魅力的好奇与追寻心理。
二、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学习模式多元化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尤以学生文化教育改革作为重要目标。在教育改革中,初中教师要响应国家号召,从自身做起,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生动化。首先,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其次,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主动去了解其含义与当时的文学背景,提高文学素养,力求实现灵活学习。最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积极讨论,在课后有兴趣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二)引领学生主动诵读
有句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文言文时,诵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但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的文学表达形式,许多学生都不喜欢诵读文言文,这就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在这方面,某学校七年级的一位老师开展的趣味诵读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活动模式如下。
老师:“为了使同学们可以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今天咱们开展一次趣味性学习,同学们可以自行设计学习模式。”
同学:“老师,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扮演文中角色,加深印象。”
老师:“这个想法非常好,但老师提个小建议,咱们要明白文中人物,最好可以熟读文章,才可以理解啊。”
同学:“老师,还可以举行诵读比赛,看看我们真正的实力。”
老师笑:“当然可以,现在你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了,咱们分两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舞台剧一部分,朗诵比赛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可以踊跃报名。”
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言文教学展开了,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控制全局,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催化下,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应付考试,提高成绩就是关键,这一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许多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家长一味强调成绩,老师以成绩作为学生好坏的判断标准,这些行为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趋于理论化、程式化的学习,让学生无法适应社会,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领先的多方面人才。在文言文学习这一块,对于刚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语言真正的魅力在交流中体现出来,把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手段,而不仅仅作为应试的手段。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改变上课单一的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去朗读文言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懂文中含义,读书的量与次数的增加也会引起质的变化。大篇幅的诵读也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一举两得的事情老师必须加以重视,重新引导,让文言文这一民族瑰宝在新一代接班人的交流中继续传承。
三、传承民族经典文化
(一)传承者义不容辞
在历史长河中,文言文作为保留至今的语言艺术产物,必然有它独特的价值与传承魅力。它的艺术形式虽与现代语言模式不一致,但其共通之处也值得传承者去研究、诵读、理解。什么是瑰寶、艺术?文言文这一名词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它独有的语言结构,还是其文雅的韵脚句式,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祖国的接班人,需要做的不仅是将祖国发展壮大,引领祖国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还应该传承民族经典,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魅力被世界所见证。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认真学习文言文,多加思考,透彻领悟其中奥义。
(二)引导者鞠躬尽瘁
有句话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在前,学在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初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初中学习中,学生既要承接小学学习内容,还要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这就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语言,就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从文言文学习开始,我不断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加以修改。最终,我认为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有三点。
1.朗读。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说”,与人交流。文言文也一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应多注意学生的诵读,让同学之间多交流,多朗读。
2.默写。文言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达形式,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会写,在默写过程中明白其表达含义。
3.理解。朗读与默写都只能作为文言文的理解手段,理解文言文才是文言文学习的中心点。
四、结束语
传承者也好,创新者也罢,总而言之,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加深了解,明白这一文化产物留给后世的深远影响与作为中国人将中国语言文学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舞台所展现的必要性。这些责任鞭策中学生必须学好文言文,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江.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1):79.
[2]万引桂.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0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