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静
摘 要:“静动结合”教学模式告别了传统教学中的“静”教学,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的学习耗时、费力、低效。改变了课改后的“动”教学,热热闹闹,欠缺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静静阅读,积极思考;认真倾听,有力争辩;回顾整理,有效平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大限度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阅读 辩论 评价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当今城市人口趋于多元化,学生生源多元化,成长环境复杂化,知识水平梯次化。面对这些孩子,这样的课堂。我们一线教师在思考:怎样能让孩子们身心安“静”下来,思维灵“动”起来?让课堂生动高效。有思考就有改变。经过长期的实践,分析,完善,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学情的小学数学“静动结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结合北师大版第三册《课桌有多长》一课,详细解读小学数学“静动结合”课堂教学模式。
一、“静动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及解读
“静动结合”教学模式告别了传统教学中,“静”的课堂,教师一个人,一种思维贯穿始终,孩子们标准的坐姿,整齐的回答,统一的练习。这种被动的学习耗时、费力、低效。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无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静结合”教学模式改变了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由静而动,兴致勃勃地导课,热热闹闹地小组合作,轰轰烈烈開展活动。可是这样的课堂学生却很难静下心,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因此,尊重学生认知规律,适时的动静转换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静动结合”教学模式中的静指的是环境的静、肢体的静、心灵的静、表现在自主的阅读、独立的思考、专注的倾听、认真的书写、因为静能生慧;动指的是行为上的动,思维上的动。表现在动口、动手、动脑。针对问题能够发表个人见解,展开讨论,投入对“真理”的思辩中。动静的有效结合,思辨之中又不乏灵动,才能激活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二、“静动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静动结合”教学模式分三个环节:自主阅读、思辩探究、有效评价。
环节一:自主阅读,静中有动。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似乎只限于语文学科,实际上,“读”在数学学科非常重要,读是分析,理解的基础,没有认真的读,就谈不上正确解题,没有读的习惯,就不能清楚的理解题意。同时,“读”是一个人的活动,让孩子静静的阅读,实际上就是给孩子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一环节,肢体上的“静”成就了思维上的“动”。
开课之始,让孩子打开课本默读文本,让孩子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尝试在自身的经验基础上,理解文本。这时低年级的孩子要指导孩子“手眼同步”,边读边勾画,可以是重点,也可以是不理解的部分,或者有自己看法的要旁补。这一步相当于“浏览”,下一步就是“精读”了,数学上是“以疑带读”,带着老师出示的问题再次去读,去理解,去分析。这里老师的问题可以设计成学案,也可以是卡片出示,或者板书。内容则是以问题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
这个环节,学生们通过两次不同的“读”,对学习目标,内容,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的感知;对不理解,不确定的内容有了勾画记录;对有不同见解的,不同思路的知识点有了旁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能力。同时“以读促辩”,为下个环节做好铺垫,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就会在下一环节中有意识的主动倾听,学习;对于不同的思路就是辩论时最有力的“武器”。
环节二:思辩探究,动中有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变讲堂为学堂,关注学生探究,思辨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争辩,促使学生在思辨中探求“真理”,学生们静静的倾听,独立的思考,有力的争辩。思维在这种互动式的交流中,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互相提高。有效地培养学生敏捷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这里的“辩”,不是“乱辩”,无组织无纪律,无方法无方向。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知识点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是“静动结合”教学模式的精髓,当一题多解时,辩可以打开孩子们的思维,各抒己见,让学生进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展示各自独特的方法,最终比较,优化出最佳方案;当知识点,概念混淆时,通过辩论,辨析两者的异同,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牢固掌握,准确运用;当突破重难点时,组织学生辩一辩,,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讲解,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辩论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当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种观点时,可以进行“多对一”辩论,帮助个别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当某知识点争论很大时,教师适时组织一场“多对多擂台”让持有不同观点的正,反方有序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同时持同一观点的同学可以补充,强调。教师适时介入,可以是辩论方,也可以是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决裁者。带领学生最后达成统一。让全体学生亲身经历这种记忆深刻的时刻,高效课堂随之就诞生了。
环节三:有效评价,动静结合。
小学数学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那种评价方式,都需要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回顾所学知识要点,理清方法,思路。把“一盘散沙”归总,整理。从而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要把当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随堂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当堂练习力求回扣目标,照应过程,知识考查和拓展提升并重。学生在阶梯式的练习中巩固了知识,产生了自信.
数学日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综合评价方式,学生能把自己在学习数学历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数学日记写下来,可以对自己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静动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静动结合”教学模式中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阅读”是“树根”,“辩论”是强大的“树干”,“评价”是水到渠成的“果实”,只有树根的营养丰富,基础扎实。才会促进枝干的成长,壮大。有了枝干的支撑果实才会丰硕。而“静动结合”是一切的保障,贯穿于整节课,每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处理好“静教学”和“动教学”,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快乐,高效。才会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们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倾听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