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018-12-21 11:16周全胜
赢未来 2018年14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小学体育培养策略

周全胜

摘要:小学生生涯是每个孩子重要的人生环节,这个时间最容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一生的道路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所以,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在保证学生身心一体健康发展的同时,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用体育本身的魅力吸引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体现了教育的新理念。小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每个体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1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1.1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十分注重学生的身体状况,但是大多数家长采取的主要方式是给学生补充营养,忽视了体育锻炼的作用。21世纪的小学生们在网络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户外运动时间是很少的,他们宁愿选择在家里上网、玩游戏,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对当代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虽然“减负”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学习压力大这一问题不可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依旧很大,这种压力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上课精神不集中等等,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

1.2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各种优良的品质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体育通常是以竞技的方式进行的,竞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竞技尤其是团体竞技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利用团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当通过团体的努力获得胜利后,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意识到团结的力量。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力的,这和体育的精神是吻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运动对于学生的毅力和耐力训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品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长远影响的。

体育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种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于小学生无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良好的体育鍛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2.1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学的第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好玩爱动,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具体可以采用“课堂导入—教玩结合—奖励表扬”的教学步骤。课堂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课堂导入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进入,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动画开启课堂,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体育运动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无趣的运功变得有趣起来,传统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老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体育课结束的时候要不忘奖励表扬,这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重要的影响。

2.2 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因此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来提醒规范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计划要遵循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所谓科学合理就是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项目的时间安排要合理,例如早上晨跑、课间两操、饭后散步、打球等等,计划可以自行制定,但是一定要符合科学习惯,符合自身特点,否则得不偿失。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慢慢加大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改变运动方式等等,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素质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参差不齐,个人计划也要因人而异。例如有的学生爱好打篮球,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学生跑步耐力很好,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长处,因材施教。

2.3 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不是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还要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了解体育运动的常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运动要适度,不是时间越长,运动量越大越能锻炼身体,运动量过大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范围就容易产生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运动量过小根本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因此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度运动;其次,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的基本知识,比如每种体育运动的特点、每项运动的诀窍和技能、每项运动要遵循的规则等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教师一定要保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在体育运动之前要教学生做准备活动,以免产生由于关节位活动开而导致的受伤情况,此外,对于运动过程中突发的危险情况的处理方法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安全的体育锻炼观念。

3 结语

总之,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身体锻炼习惯的养成造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从而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通过树立榜样、纪律约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要求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作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潜移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丽.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15,(05)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小学体育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