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娟 林明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52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42%、3.95%、(9.35±3.80)分均优于对照组82.89%、7.89%、(8.15±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手术室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手术室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29-02
临床上,胆石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病程长、病情变化复杂等特点[1]。目前,胆石症最有效的救治方式为手术治疗,若胆石症患者合并糖尿病,其免疫力和手术耐受力将会降低,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且术后切口会因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愈合难度,若出现感染的情况,将严重影响其病程[2]。为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加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而手术室干预是现阶段对于护理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显著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次研究以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152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其中观察组护理取得显著效果,期望为以后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6),观察组男40例,女36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8.98±5.84)岁,其中胆囊合并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分别为25例、27例、24例,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为38例、38例,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分别为26例、28例、22例;对照组男39例,女37例,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9.05±6.04)岁,其中胆囊合并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分别为26例、28例、22例,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为39例、37例,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分别为27例、30例、1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实验,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可进行有效沟通。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排除不配合患者;排除单一胆石症或糖尿病患者;排除其它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术前相关检查,评估其是否可进行手术,定时检测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水平在可实施手术范围内。术后用药和体位指导,定时更换敷料。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①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且在受压部位垫好软垫或体位垫,预防压疮发生。虽然患者会处在麻醉状态,但其意识清醒,当面对陌生环境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针对负面情绪进行相关疏导。护理人员术中应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了解其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缓解其不良心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其治疗依从性。②术前,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常规皮试、彻底清洁脐部、控制其血糖值在8.0 mmol/L以下等,为避免其术后出现尿潴留情况可留置导尿管。为改善患者自身体质,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嘱咐其增加营养,并在术前3 h禁水、12 h禁食,确保充足睡眠。③术后,护理人员增加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力度,注射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药物。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敷料,当出现渗透或浸湿情况,及时更换,与此同时,查看切口是否出现感染现象,出现异常及时通报并配合医生处理。④加强留置导管检查工作,避免出现阻塞或脱落情况,对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升其健康认知以及护理认识。护理人员定时对引流液的量、颜色以及性质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患者结石消失、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则为显效;轻度疼痛、血糖水平稳定但偏高、伤口愈合一般则为有效;所有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②观察并统计两组低血糖、伤口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的例数。③使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x±s)记录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n(%)]记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統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5±3.80)分,对照组为(8.15±3.56)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P<0.05)。
3 讨论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时,其患胆石症几率会增加,随着糖尿病人数逐渐增多,使得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也在增加,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会影响其生活质量,严重时威胁生命安全[3]。
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入院后,因其处在应激状态,使得其血糖不稳,且以升高居多,致使其不可进行手术,会增加其负面情绪严重程度[4]。该次研究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手术室心理护理符合其需求,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不良情绪,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相关护理工作可减少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手术室干预可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供基础,也增加其信任度,提高了护理效果。该文认为在手术后护理工作中也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存在出血点以及引流管、切口情况,同时记录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②心血管并发症。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功能逐渐降低,且伴有其它疾病,当出现急腹症,其腹腔更加易出现较多渗出液,电解质平衡将受到影响,若术后未及时进行电解质、液体补充,会使心脏出现负荷失衡情况,而出现心衰,此原因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③肺部并发症。为了预防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在术后应增加通气,去除分泌物,加快氧和作用。若其生命体征平稳,可在术后6 h在床上活动。协助其进行呼吸和有效咳痰训练,针对有痰不宜咳出者,可加用雾化或轻拍后背方式帮助其将痰咳出。定时为病房通风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工作。
根据杨春等[5]相关研究指出,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说明手术室护理在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以上研究结果,也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既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可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燕红.手术室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69-170.
[2] 夏木司亚·吾布力卡斯木,阿依迪娜·依拉木.手术室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210-211.
[3] 罗小燕,艾云香.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62-163.
[4] 袁勇涛.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154-155.
[5] 杨春,郑思琳.护理干预对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477-480.
(收稿日期:201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