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淼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有助于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精力集中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作者从巧设游戏法,运用故事法,制造悬念法入手,讲解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教学 游戏法 故事法 悬念法
兴趣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趣味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教学经验,归纳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巧设游戏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事物上,对富有互动性,激励性,竞争性的游戏更感兴趣。而对数学这种抽象的符号,感知力往往比较弱。作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既能满足孩子爱玩的心理,又能结合教材,将知识点融入游戏当中,那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巧妙地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游戏当中,边玩边学。
比如在学习奇数偶数时,教师可以利用班里学生们的学号这样设置游戏:
教师:我们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学号,每位同学也都有一个座位。那么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学号和座位做一个分辨奇偶数的游戏,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口令举手,每轮中在规定时间内做出正确反映的同学将会得到一朵小红花,做错的同学将失去下次举手的机会,请大家互相监督。最后得花最多的同学将会得到一支铅笔作为奖励。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口令开始行动。
教师: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部分同学举手)
教师: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部分同学举手)
教师:学号是奇数又坐在奇数排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部分同学举手)
教师:学号是偶数又坐在偶数排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部分同学举手)
学号是奇数又坐在奇数排奇数列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部分同学举手)
学号是偶数又坐在偶数排偶数列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部分同学举手)
学生们的好胜心以及奖品的激励使得他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一边“表现”自己,一边还要“监督”别人,兴趣自然高,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奇偶数的含义。
二.运用故事法
孩子大多都爱听故事,故事中玄妙变换的情节比抽象的数学符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然而数学教材中没有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来编一个小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我就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为学生讲了一个《喜羊羊买蛋糕》的故事:喜羊羊从村长那里拿到了过年的压岁钱,他想用这些钱买最多的蛋糕分给大伙吃,它到了一个蛋糕店,里面写着蛋糕7折优惠,它又去了旁边一个店,里面写着蛋糕优惠30%。这下喜羊羊糊涂了,一个是打7折,一个是优惠30%,究竟哪个优惠力度大呢?喜羊羊跑去问村长,村长告诉他,这两家的蛋糕的优惠力度其实是相同的。喜羊羊问村长,明明一个是优惠30%,一个是要七折,怎么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同学们心里带着这样的疑问,都迫切想弄明白为什么,自然而然愿意听后面老师的讲解。这种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故事将学生不知不觉就带入了分数的学习中,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我一边给学生讲故事,一边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演示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等我把故事讲完了,学生也理解了百分数的运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不要脱离教学内容,要把教学知识点融入到故事当中,让故事为教学服务。
三.制造悬念法
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所教授的知识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课程一开始先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知识点的讲解做好铺垫。小学生好奇心强,悬念运用好了,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是这样为学生制造悬念的: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让同学们猜第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再由教师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让学生猜正确与否。再让学生用量角器验证第三个角的度数。然后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的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了,他们带着这个悬念去思考,并有目的地去听下面的讲解,很快就会明白了内角和的奥秘。
总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是教师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教师从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出发,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游戏、故事等结合起来,并运用设置悬念等方法引导学生,将赋予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命活力,使教学更加轻松有趣,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卜有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资讯,2012(25):164.
[2]王瑞霞.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