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波
摘要:新的教学工具和实验方法不断涌现,改革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实验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实验探究,应该是化学教育的突破口,改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化学实验的地位和意义
实验教学是极其重要且最有活力的教学环节。立足实验这个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我们也不应忽视化学实验:
“用近乎抽象的原子分子理论为基础,运用像试管、烧杯、酒精灯一类的简单器具,就可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吸收和释放,以及所用试剂的化学式,就可以推断体系中的变化本质。”这是高中化学必修1引言部分的一段文字。
化学实验是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认识化学的重要实践途径;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形式;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因此必须立足实验这个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条件具备的学校往往是由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结论。其结果往往是教师的独白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去死记硬背,它很容易忘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在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完全是依靠老师的“口头实验”或者“书面实验”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学生的操作和表述能力极差!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我们也不应遗弃化学实验。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探索:
首先是解决教师自身的问题。在教师队伍中,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实验烦琐,实验污染重,学校重视的程度不够,实验室配置不到位等等原因而轻视了实验教学。
除了实验意识意外,教师还要加强备课和实验准备,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指导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和集体预备实验,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剖析实验过程,分析学生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和集体预备实验的实施,统一规范了对学生的要求, 明显提高了新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实验规范化程度,保证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力、操作规范、实验现象记录等各个环节的培养目标。
从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比新老版本的人教版教材,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化学平衡部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2-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2-2,2-3,2-4;平衡状态的实验2-5,2-6;在我们的新课教学中使用好这几个实验非常有利于我们突破平衡理论这一难点。
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处于主体,教师和多媒体作为辅助。尤其是在进行验证型实验时,教师大胆的放手,教师有意识地在学生思路容易误入歧途的地方装一装“糊涂”,让学生在探索中“摔跤”,对错误形成深刻教训,这往往可以较好地攻克一些教学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要害怕教学进度的问题,让学生犯错,让他暴露。比如有机化学部分有关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这两个实验,考察正确的操作以及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学生知识上没问题:
溴乙烷水解产生溴离子,加入AgNO3溶液,比对沉淀颜色得出结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产生砖红色沉淀。然而学生最容易遗忘溴乙烷水解使用的是NaOH,催化淀粉水解的硫酸。学生亲手操作得不到应有的现象,经过同学或者老师的点评,记忆自然而然的更加深刻。
学生们在好奇、疑惑等心理因素的驱使下.一般都会有兴趣地去寻找推导过程中的错误,学生掉进这次的大坑吃了亏,吃一堑长一智,今后便易于防止发生类似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善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演示和实验指导,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化学实验现象是宏观的,但原理往往是微观的。通过宏观实验现象探究微观原理是获得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的关键。通过对微观的虚拟可以使宏观现象与微观想象结合得更完美。例如,分子运动的快慢受温度的影响,虽然可以利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的办法来理解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但学生无法想象分子的不连续性以及不断运动性。化学教师绝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当课堂无法完成实验、要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复习实验等我們考虑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我们不必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变得眼花缭乱,更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忽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来进行。素质教育的推进,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探索发现问题。学校开设了选修课,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建立研究课题,设置指导教师等等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下一个诺贝尔有可能就会在他们当中产生,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探索发展及学生实验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探究如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大家一起来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胡胜利主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