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庆亚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自主管理思想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班级管理应该从班主任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班主任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转变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中的基本单位,做好班级管理是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培养。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覆盖面较广,班级纪律、班级卫生、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等等都是班级管理的工作。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班主任管理,由于班主任还肩负教学任务,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此外,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还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学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给予一定的指导,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一、班主任管理转向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班级管理采取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人翁地位,班级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是学生自律、自控的行为,所以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会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发挥出自己的优点。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还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方面,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二、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困境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班主任管理,但是班主任自身还有教学任务,会占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班级管理本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班主任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强度太大,所以会出现定位不明确的现象,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新课改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班主任管理模式会受到主观因素的限制而影响到班级管理的质量,加之班主任无法真正了解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班级管理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迫的感觉,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上这些是班主任管理模式出现的弊端,所以急需向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转变。
三、从班主任管理转向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
(一)班干部轮换制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班级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采取班主任管理的方式,会受到班主任时间和精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应该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采取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形式,可采用班干部轮换的制度。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性,班干部的选择不能只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让学生们进行民主选举。将选举权交给学生,只有学生选出来的班干部才具有权威性,才能够让学生们信服。在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轮换制,所以每个人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能够增加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人岗轮换的方式,可以鼓励全体同学进行竞争选拔,一方面能够让班干部产生危机感,促使其更加优秀的为班级工作。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
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完全不管,而是要发挥辅助的作用,毕竟学生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还不够健全,需要班主任在大的方向上给予正确的指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定,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提供大的方向,然后让学生自主制定。这样制定的班级管理目标学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得到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目标,学生就会主动自主的完成。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后,就需要拟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充分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完全让学生做主,他们就会以主人的姿态来提出各种意见,在将各种意见综合之后形成规范性的制度。因为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制度,所以在执行时就会无形中对自己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增强学生民主管理
班级管理要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就要摆脱包办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可建议班干部定期开展班会,针对一段时间内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主题班会中,班干部引导学生们对主题进行讨论,然后共同探讨出解决的对策,最后再由全体同学进行民主投票做出决策。在开展主题班会之前,教师可与班干部对班会的流程以及主持思路进行探讨,为班干部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班干部要激发全体同学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民主的方式对班会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能够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同时还会增加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且具有艺术性的工作,虽然每项工作都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困难。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管理的定位不够明确,管理方式落后等等,都会影响到班级管理水平。所以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既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压力,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锻炼,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素养教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何进,董春阳.高校班集体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25.
[2]肖振南.班级治理:以“平等”和“对话”重构班级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1-20.
[3]朱学尧.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