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萍
【摘 要】收获诗词学习带来的诗意,要明确诗词学习的现实意义,善于将课本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有心想学、有心积累、有心拓展,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尝试“和诗”,兴味盎然地学习,方能收获诗歌带来的美好。
【关键词】得之于心;寓之于用;和诗
《義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教师培训手册》曾说明:人教版教材中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二十多首,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这一切安排都突出体现了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能细心地体验人生,更好地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诗意。
温儒敏在谈到高考改革时也强调: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最终文学教育会崩溃。
《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在诗歌的考查上的要求是:了解古诗的文学样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并不难,但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多仅拘限于对诗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简单理解,而过分强调背诵默写,缺乏对诗词的用心感悟和独有的认识,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背诵默写,但在考试中总无法避免在默写和简单阅读理解中出错。而现代诗,因为考试鲜少涉及的缘故,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轻描淡写而过。
诗词教学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呢?我以为可以在“得之于心,寓之于用”上下点工夫。
一、关于“得之于心”
(一)有心想学
即让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现实作用,带着自发的兴趣去学习。撇开知识性的学习诗歌作用的理论不谈,2015年第18期的《读者》68页文《我与妻子的传奇缘分》有一段话充分说明了学习诗歌的意义:“金山银山也有散尽的那一天,而诗人的诗句永远在自己心中。茫茫时空中,多少政客和富翁灰飞烟灭,穷困潦倒的诗人却能够以一句诗歌而获得永恒。”
中学生好奇心重,可利用故事去吸引学生关注领悟学习诗歌的意义,再联系学生的诗词积累举例,例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人记住了雪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使人想到裴多菲。还有流传近千年的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许许多多的诗句在我们的生活中广为使用。因为经典的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和丰厚的思想感情,有着动听的韵律及饱满精炼的语言,所以经典被广为传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艺术及“外卖哥”雷海为的事例都是激趣学习的典例。
在学生的心田撒下诗歌隽永的种子,这是让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前提,可以消除学生抵制大量背诵诗文的畏难心里,此所谓“得之于心”之“有心想去学习”。
(二)有心积累
用教师的亲身创作实践让学生耳目一新,除了常规性的诗词教学方法外,教师积极地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日常诗词练笔来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影响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热情。
老师是学生最好的范本,一个热爱诗词的老师一定会带动学生的诗情。在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学习诗歌时,我在对课文的学习中进行众多的“沁园春”体的习作导入,学后,恰逢校运会召开,就以校运会为题材,写了与所教班级相关的两首词让学生欣赏:《沁园春·入场式》——入场式上,锣鼓开道,旗舞清秋。看各班方阵,踏步有力。操场四周,豪气尽逸。创意展示,服装造型,各领风骚占优势。站前台,赏众生表演,分外惊喜。师生如此尽力,引无数观者留频视。瞧七年新生,力争第一。八年老生,经验略丰。最喜九年,成熟有致,只为再把风采记。俱往矣,独帅气小伊(班主任领队入场),备受赞誉。所任教一班级在运动场上表现出色,为此写了《渔家傲》——健儿赛场洒热汗,争创佳绩令人羡。初中生涯不遗憾。同声赞,九年五班是最棒。运动场上都上线,学涯苦海勇敢探,他日都将捷报献,敢宣告,青春岁月未怠慢!
并联系实际,说自己在平时对诗词的学习运用:朋友圈里爱好摄影的同学不时拍来雪景图,有同学帮忙制作相册并随时更新,我写这样的词附和:“姑苏城雪铺街墀,六花尽落街巷里。恋树寒酥卧青枝。心相系,摄得佳景永久记。琼妃起舞虽不易,千里玉鸾飞有时。同步相册更新替,无需比,此情更可待追忆。”平常时日,看到初夏傍晚雨后的景致,脱口而出:“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并告诉学生用的是贺铸《石州慢》的句子。同学聚会后,将《蝶恋花》中的词句“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改造为“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深情意。”以此来书写同学间的深情。假期去滕王阁游览后,用《临江仙·观滕王阁》的词句“有唐文采千秋艳,阁以序文名扬。慕名宾客千里迎。落霞依旧红,孤鹜杳无踪。游轮江上赏奇景,梦幻水色流光。历二十八次重建,仍飞阁流丹,人文海蕴涵。”来记录游后感。
在随时和学生进行的交流中,明确:所学知识要为生活所用方显价值,诗词的仿用是生活表达的最好形式,因为它们有诗情画意,又富有文采,最利于表情达意。多读、多背、多运用是学习诗词的有效方法,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如果缺少了理解性的积累,定然无缘“腹有诗书气自华”。间接向学生阐明了初中阶段诗词学习积累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了诗词学习的关键:领悟性学习,要用心所得,而非死记硬背。力求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为能恰当运用古诗词表达生活感触,要做诗词学习的有心人,此乃“得之于心”之有心积累学习。
(三)有心拓展
诗词的思想内容往往和诗人、词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渊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和诗人词人的人生经历建立联系,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条通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能拓展课堂学习,需要更多地通过相关的课外内容了解来辅助课内的学习。因此,老师对古诗词要有一份热爱之心和丰富的积淀,这样,在教学时才善于找到切合学生学情的切入口,将学生引进诗词的美好境界。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我用《何人会·登临意?——辛弃疾》的相关故事导入学习,有趣、生动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辛弃疾的认识和对两首词主旨的理解,而后顺势推荐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助读书籍:《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激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以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水平。
所以,“得之于心”还在于学生在老师的用心引导下有心自觉拓展学习。
二、寓之于用
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而是在于使学生能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学习诗词从创作入手深化鉴赏是一种好方法,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持续发展很有帮助,对于初中生来说,练习创作现代诗并不困难。余德予《诗歌写作入门》介绍了一种新诗的鉴赏方法:和诗。即“在原诗的启发下,有新意要说,或不同意原诗立意,或有同感,可以自己试着另写一首诗。有的可以和其意,有的可以反其意。格式不拘,不一定模仿原诗。”“和诗”是创作性悟讀的一种方法。我曾让学生模仿进行创作,不乏佳作出现。
《梦想》:小时候,梦想是一支彩色的画笔,我憧憬未来,它为我描绘美好的画卷。长大后,梦想是一盏明亮的灯,我成长着,它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后来啊,梦想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我迷惘时,它为我带来黑暗中的希望。而现在,梦想是一双有力的翅膀,我在奋斗,它给我直冲云霄的勇气。
《我爱这班级》:我是班级里普通的一员,我热切地想在这此赞颂:这个温暖而又热情的集体,这个见证着纯真友谊的地方,这个记录着我们共同奋斗的家园,和那些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们将要毕业了,坚信这逝去了的都会是美好的回忆。为什么我们这样依依不舍?因为我们爱这个充满着快乐的班级……
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就在原诗的文句里来回阅读,读中有悟,自然就有了对诗歌的独特认识,带着这份认识自然加深了对原诗歌的鉴赏。这就是“寓之于用”所带来的独有的学习收获。
诗歌虽均为仿作,但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注入了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受是真挚的,所用的词句就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来,而是确实出自自我内心,是真正的语言的“运用”,是将课堂的学习转化为生活的“寓之于用”。
教材可作为范例来用,尤其是诗词可恰当地借用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人生的感悟,将诗词为生活所用,怎能不激起学生诗词学习的兴趣呢?
诗词学习让学生得之于心,寓之于用,自觉地过上一种课内外有机融通、互哺共生的真语文学练生活,可以避免考试不断出错的尴尬,还能通过对承载着审美、思维、人文素养都具有重大作用的诗词的热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文,立好人。用心教与学诗歌,师生共同得之于心并寓之于用,定能收获诗心,享受生活的诗意。
【参考文献】
[1]易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对策及创新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2]黄俊杰.掌握有效教学方法 创设精彩信息课堂——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