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芸
【摘 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加入学习实践,对知识和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中,有效创设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音乐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让他们在对音乐美的学习和欣赏的实践中,展开具体的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驱动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革。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等。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感悟中,潜移默化地被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所吸引。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情境化的教学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体验,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小学音乐教学之情境教学法展开探讨。
一、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的发展脉络,牵动着学生的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兴味盎然。音乐源自人们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音乐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故事可将音乐中的人物、主题、思想等以情节、画面等形式展现开来,为学生创设出富有动态感与节奏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下,积极开展音乐学习。
例如:在学习《音乐故事会》的实践中,我们将本单元的乐曲欣赏、演唱与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官的兴奋机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心始终被故事情节牵动,因而,学生在歌唱或欣赏时,能够将足够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和实践中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歌曲《大鹿》的教学实践中,故事中有大鹿、小兔子、猎人三个主人公,大鹿在欣赏窗外的景色,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这时,大鹿突然看到窗外一个行色匆匆的身影,即我们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小兔子,小兔子的到来给故事增添了一丝紧张的气氛,小兔子咚咚的敲门声打破了大鹿的悠闲自在,大鹿打开门,请小兔子进来,俩人手牵手,抵抗猎人的追击。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我们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谈故事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及人物形象,帮助他们体会融合在故事背后的音乐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学生欣赏故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对情节的感悟和理解,能够体会到大鹿在小兔子遇到困难时,勇敢相救,说明大鹿非常有爱心、乐于助人;小兔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向身边的人求救,体现了小兔子的智慧和勇敢。此时我们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去做呢?总结故事的主题: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聆听、讨论和感知,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体会其中的情感,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提炼出故事的主题思想。
二、动画情境,引发主动思考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丰富生动的画面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视觉刺激下,学生的内心被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所吸引,他们渴望将视觉冲突内化为内心的丰富情感体验,因而,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需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音乐学习实践中去,并在积极的认识和思维的体验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三只小猪》的实践中,我们将美国的动画短片《三只小猪》引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容易被富有画面感的内容所吸引。画面中,三只活泼可爱的小猪自己盖房子时是怎样的心情。
师:画面中的小猪在干什么?
生:盖房子。
师:它在用什么盖房子?
生:用稻草。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你们感受到小猪盖好房子时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愉快的心情。
师:好,就让我们伴着愉快喜悦的心情试着唱一下这段“我的草房子盖好了,盖好了,盖好了,我的草房子盖好了,啦啦啦啦啦啦……”
生(齐唱)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画面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学习体验活动,并根据音乐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反复欣赏和感受,让他们对音乐的内容形式具体有效地感知。同时,在学生对音乐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时,我们开展听音乐辨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主题,形成对音乐节奏的初步认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开展情景表演活动,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小猪盖房子的表演活动,学生分组演示三只小猪盖房的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感受三只小猪投入到劳动过程的快乐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通过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们可在具体的音乐学习实践中,将音乐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形成对音乐的积极的体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动画情境的画面和情感的引领下,展开积极的心理体验过程。
三、游戏情境,激发参与体验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的过程能够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学生在体验游戏的情境乐趣的同时,能够对游戏的过程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在积极的体验和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积极的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发展,感受音乐背后浓浓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编花篮》的实践中,在学生进教室前,我们播放音乐儿歌《编花篮》吸引学生进教室开展自由律动,同时,与进教室的学生在门口开展对拍活动,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接下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编花篮》游戏,老师和学生示范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学生进行模仿体验,同时,结合音乐伴奏,给学生的游戏过程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游戏创造的愉悦轻松的學习氛围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编花篮》。因本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听的过程中,试着自编声势动作,随着音乐展开有节奏的拍击。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讨论和感受最上口、最合拍子的乐句,在演唱的过程中,开展生生对唱、接唱、轮流唱等游戏形式来激励学生的演唱兴趣,在学生熟悉演唱环节的时候,我们适时开展完整演唱,加入我们自创的动作和表情,使整个表演过程更加富有形象性。与此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试着把歌词转换成儿歌的歌词,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实践中的创造性想象加工,在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上面的教学片段,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激发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在学习体验中积极的学习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表现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心理和学习的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体验活动中主动性的有效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在情境的带动下,向着更加活跃的方向发展,在多种效果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参看文献】
[1]黄菊.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159
[2]王琴.“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3):209
[3]伍菊香.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J].才智,2018(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