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梅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进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手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小学数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思想模型的构建,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建模能力
教育工作跟随时代不断进行改革,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模型思想的形成备受关注,老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想模型,拓展思维空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部分小学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对学生依旧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学习到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情境单一,学生对课堂教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老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小学老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熟悉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相关对策
1.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建模积极性。老师对于学生培养模型思想知识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想要掌握真正的建模方法首先要深入认识到建模思想的重要意义。培养出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兴趣,将老师教授的建模方法经过处理转变成属于自己的建模方式,学生要主动学习建模知识。如老师在为学生教授“鸡兔同笼”老师可以适当的列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像是兔妈妈拔萝卜,天气晴朗时兔妈妈可以拔20个萝卜,天气不好时兔妈妈可以拔12个萝卜,兔妈妈在几日内一共拔了112个萝卜,平均一天可以拔14个萝卜,根据这道题可以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问兔妈妈在拔萝卜的这几天里晴天雨天各有多少?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问题,理解题目的整个过程,将老师出的题目有趣化、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2.教师创设合理情境,使学生感知到建模的价值。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老师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适合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向学生讲授“平均数”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习,将教学内容与多种文化进行有效地融合,构建模型思想。
3.合理建立数学模型,指出问题的关键。老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构建活动,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模型思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如人们在狩猎后要统计猎物的具体的数量,狩猎中的数学模型就是自然数。学生在面对老师上课提出的数学问题,应首先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可以使问题简单化,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形成模型思想。
4.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建模兴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老师在教授學生《统计》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再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老师让学生在花园摘花,甲同学共摘了10朵花、乙同学共摘了15朵花、丙同学共摘了20朵花,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摘了多少朵花?老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增加学习兴趣。
5.加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小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培养其动手、思维能力。小学的数学老师也应学会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建模的重视程度,合理利用旧模创建新模,加强对建模思想的认识。如老师在为学生讲授“减法”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构建思想模型,加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6.植入直觉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如老师在为学生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教学内容讲解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三角形的结构,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强化模型思维的构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直觉思维运用到数学解题中,帮助学生积极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明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