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特色蔬菜蘘荷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2018-12-21 12:36陆晓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

陆晓伟

摘要 分析了如东县特色蔬菜蘘荷的生产现状,结合本地实践介绍蘘荷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精选种茎、合理密植、设施提早栽培、立体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蘘荷产量、品质及延长供应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蘘荷;高效;栽培技术;江苏如东

中图分类号 S64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086-02

蘘荷,别名茗荷、阳荷、野姜等,属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芳香微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是一种食药两用俱佳的保健蔬菜[1]。

如东县蘘荷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在133 hm2左右,品种有红蘘荷、白蘘荷2种,约占南通地区蘘荷种植面积的40%,蘘荷一般产量为9 000~10 500 kg/hm2,产值达6万~9万元/hm2。加工后的蘘荷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县内有2家蔬菜龙头企业收购蘘荷,腌渍加工后销往日本,年出口成品300 t以上。如东县蘘荷生产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东县蘘荷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千家万户分散管理,生产经营水平参差不齐; 二是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生长环境较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是产业化经营体制松散,企业与农民利益难以连接。为推进如东县蘘荷种植规模化,实现蘘荷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效益,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为目的,重点围绕精选种茎、合理密植、地面覆盖、立体种植等几个关键环节,对特色蔬菜蘘荷的高效配套生产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应用。

近年来,如东地区蘘荷种植逐步向果园立体套栽、大面积规模种植以及设施栽培方面发展,如东县掘港镇、大豫镇等地建立蘘荷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连片种植蘘荷13.33 hm2以上,通过合理密植、地面覆盖、立体种植、科学管理、设施提早栽培等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蘘荷品质和产量,有效地延长了蘘荷供应期,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1 选择田块,确保产地环境无污染

蘘荷具有野生性,适应性强。但人工栽培若要获取较高的品质和产量,应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条件良好且没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源的地块作为蘘荷生产基地。根据蘘荷较耐荫、喜潮湿的生长特性,可实行设施栽培、果园套种,露地栽培在强烈光照下应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2]。

2 精整大田,施足基肥

定植前30 d進行整地施肥。蘘荷系多年生草本蔬菜,大田要深耕精整,耕层最好能达到20~25 cm;基肥要施足,一般施腐熟有机肥22.5~30.0 t/hm2、45%高浓度复合肥225~300 kg/hm2。施肥耕地后做畦,低洼地做高畦,畦面宽10~15 cm;高燥地做平畦,畦面宽120~160 cm;如果是设施栽培,可根据棚的规格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开好内外“三沟”。

3 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

根据其花轴鳞片的颜色,蘘荷品种可分红蘘荷、白蘘荷2种。红蘘荷采收期较白蘘荷早10 d左右、纤维含量较高、味较辣,白蘘荷味淡嫩脆。可根据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品种,利用大、中、小棚覆盖栽培提早上市的,可选择红蘘荷或白蘘荷;选择企业订单收购的,根据企业加工出口要求,一般选择种植白蘘荷。

4 精选种茎,把好丰产基础关

蘘荷虽然能开花结籽,但种子量很少,出苗率低,苗期长。也可以采用组织培养进行快繁,但对设备、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应用。因此,在生产上大多采用地下茎作为种茎进行无性繁殖,生长快,技术简单。科学选择种茎,是实现丰产的基础,一般在定植前将地下茎挖起,选择新鲜饱满、质硬无伤的茎,将其分割成小段,每段带有2~3个芽苞,作为播种材料。定植前,最好将种茎段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和75%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混合溶液浸种5 min。

5 适时定植,合理种植密度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蘘荷丰产的前提。根据不同的种植模式,蘘荷一般于1—3月定植。定植前,在畦面上按60~80 cm开行,行深 12 cm,每畦开2行,穴距为25~30 cm,种植2.1万~2.7万穴/hm2,设施栽培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定植时,将种茎平放于穴内,芽苞向上,盖薄土并保持湿润。设施栽培定植后要及时扣棚膜,提高地温,促进根茎萌芽。3年后,若田间蘘荷植株较密,影响通风透光,出苗后可适当进行间苗,确保丰产丰收。

6 设施栽培,延长产品供应期

蘘荷喜温不耐寒,如遇0 ℃以下的低温,晚秋遇霜冻,茎叶开始凋萎;当地温达到10 ℃以上时,开始萌芽出土;气温达到20 ℃以上,生长速度加快,随温度继续升高开始抽出花轴,蘘荷最宜生长温度为20~30 ℃。可采用“三膜一帘”式栽培,即大中棚内套小拱棚再加地膜覆盖、夜间盖草帘保温,日增温效果达7~8 ℃。如东县2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为4.1 ℃,因而可利用大、中、小棚提前至2月下旬覆盖栽培,大棚覆盖栽培蘘荷供应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中棚蘘荷供应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小拱棚覆盖栽培蘘荷供应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下旬,分别较露地栽培提前34、26、19 d上市。

7 地面覆盖,提高产品品质

质量是蔬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蘘荷作为出口蔬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必须保证产品的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地面覆盖,可切实提高蘘荷品质[3]。6月上旬,大田用油菜籽壳或小麦秸秆7 500 kg/hm2,对蘘荷进行地面覆盖栽培,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经试验对比,覆盖区杂草下降93.18%;同时,还能延缓植株叶片的衰老,提高商品率,覆盖区较对照区蘘荷产品正品率提高16.8个百分点,产量提高32.33%。

8 实行立体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蘘荷虽然喜荫,但生长也需要一定的阳光,在半阴地种植会导致生长不良,抽出的花轴少而小,鳞片肉质薄,产量降低。采取立体套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而且可以有效抵御单一种植的市场风险,生产上以果园套种蘘荷和蘘荷套种玉米模式为主[4]。梨园套种蘘荷,梨树株行距为3.2 m×3.2 m,密度为975株/hm2,2行梨树之间栽4行蘘荷,一般年产值在9万元/hm2以上;蘘荷套种玉米,玉米行株距为2.00 m×0.25 m,不但解决了大田种植蘘荷的遮荫问题,而且一般可收获玉米4 500 kg/hm2,增加产值6 000元/hm2左右。

9 科学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9.1 温度管理

设施栽培蘘荷,覆膜后35~40 d开始出苗,出苗后注意控制棚温,白天温度掌握在20~25 ℃之间;当叶龄达到4~5片时,加大通风量,白天棚温控制在18~20 ℃之间;晴好天气中午不能超过25 ℃,否则会导致高温灼伤嫩苗。5月中旬,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揭膜,过早揭膜外界气温低会影响幼苗生长,过迟揭膜外界温度过高易灼伤蘘荷苗。7月高温天气,应全部揭除棚膜,降低棚内温度。

9.2 肥水管理

蘘荷对氮、磷、钾肥需求量较大。齐苗后,地上茎10 cm左右,可施薄粪水,促进嫩苗生长;当地上茎长13~15 cm、花鞘完全展开后,可施尿素150~180 kg/hm2,促进叶片生长;当进入花轴生长期时,可施45%高浓度复合肥450~600 kg/hm2,促进花轴增大、增多。蘘荷怕干旱、不耐水涝,干旱会造成减产,水涝会导致地下茎腐烂。因此,当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在傍晚及时灌水,确保土壤湿润;当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降渍[5]。

9.3 化学调控

蘘荷分蘖性强,易徒长。在主茎13~14叶时,可用多效唑1 000倍液于傍晚时喷洒叶面,控制株高,使植株生长健壮,不易倒伏,可增产8%~10%。

10 病虫害防治

蘘荷具有特殊香气,对害虫有一定的驱避作用,生产过程中基本无虫害;抗性较强,病害发生较少,偶见根茎腐烂病,一般以预防为主,可在定植前对种茎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设施栽培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在长期湿度饱和的环境下,会发生叶斑病,天气晴好后及时通风降湿即可,一般无需用药。

11 适时采收

蘘荷主要食用花轴部分,采收适期短,要在花蕾出现前及时采收花轴,以确保产量高、品质优。采收过早,则产量较低;采收过迟,蘘荷纤维组织开始硬化,品质下降[6]。露地栽培一般于8—9月采收,设施栽培最早6月中旬即可采收上市。

12 参考文献

[1] 周建军.大棚茗荷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07(5):20-21.

[2] 潘國云,徐长青.地方特色蔬菜茗荷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2):83.

[3] 徐长青,张惠林,潘国云,等.覆盖物对无公害茗荷生产的效应[J].上海农业科技,2008(3):87.

[4] 周梅,洪飞.梨园套种茗荷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8(5):77-78.

[5] 夏金英,叶发宝,杜一新.蘘荷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8):186-187.

[6] 陈亚明,花印梅,李进,等.南通蘘荷大棚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2(4):29.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技术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