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敬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通常情况下,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对其康复效果产生严重阻碍作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能会促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但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是促使患者因为肺栓塞而最终死亡[1]。总而言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对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加重家庭经历负担[2]。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其进行有效预防,该研究采用气压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辅之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研究时间为2014年8月—2017年9月,现报道如下。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入组前均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依从性高。排除标准:不愿参与;存在严重肝肾心等器质性病变;中途退出;依从性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5.63±6.32)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有31例、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55~88 岁,平均年龄(75.28±6.15)岁,共 50 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有33例、17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为:(1)心理干预:通常情况下,多数脑卒中偏瘫患者因为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所以生活自理难度较大,内心很容易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进而产生烦躁、紧张等各种不良情绪,这会对其病情康复产生不同成都的影响。为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强交流与沟通,并注意态度亲切,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需求,主动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使其感受到温暖,减轻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与护理进行积极配合。(2)加强体位护理:对患者下肢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在患者有下肢肿胀以及疼痛现象出现时,嘱咐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度左右,以此来避免股静脉受压,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防止对患肢进行挤压,做好严格制动措施,避免针刺、热敷以及按摩等各项操作,谨防栓子脱落,进而形成肺栓塞。(3)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有效循环血量进行维持,防止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或者输液操作,尽可能地采用静脉注射留置针,避免因为多次反复性穿刺而损害血管内壁;将患者实际病情作为依据,将激素、脱水药以及止血药的应用剂量适当减少。(4)加强康复指导:定期指导患者对患肢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运动幅度过大;将患者肢体肌力情况以及具体病情作为依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在患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时,便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行瘫痪肢体的伸展、屈曲运动,在患者自觉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再指导行足踝运动以及腿部运动。(5)加强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在意识过程中注意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戒除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与生硬食物,确保大便处于畅通状态,防止升高腹压,进而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6)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方式,帮助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面性的认识;将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纠正,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要仔细向患者介绍该仪器,使其明白治疗原理以及意义,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会有疼痛感产生,以此来将其恐惧感消除,提高配合度。治疗仪器为KENDALL SCD压力抗血栓泵,每天对患者双下肢行2次气压治疗,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将仪器连接电源,各种管道接头连接好,将患者双下肢抬高,戴充气腿护套;将电源开关打开,对充气压力参数以及具体时间进行设置,每加压充气1 min,中间休息11 s,压力控制在40~55 mmHg之间,反复性的施加压力,再释放压力;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异常感觉出现,或者突然之间停电、仪器有故障出现,便要马上停止治疗,将电源切断,充气腿护套立即撤除,将电源插头拔掉,等到故障完全排除之后,再重新对患者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判定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出现血流绕行现象或者血流充盈缺损现象;远端血管腔明显增粗,采用探头对其进行加压时,管腔未发生明显变化;可在管腔内观察到无回声或者低回声团块;对肢体远端进行挤压时,血流速度没有明显变化现象出现。
护理满意度情况:主要针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专业知识、护理态度等进行评价,总评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血流速度[3]:两组患者护理后均行血管彩超检查,以此来评价血流速度,对比两组腘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均行百分率(%)检验,以χ2表示,护理满意度情况、血流速度行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7±2.58)分,低于(72.56±2.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2 5,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腘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更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 5、9.998 5、10.145 8,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速度对比[(±s),cm/s]
表2 两组血流速度对比[(±s),cm/s]
组别腘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 平均血流速度对照组(n=5 0)观察组(n=5 0)t值P值2 5.1 2±2.3 5 3 6.9 8±9.6 5 1 2.6 3 2 5 0.0 0 0 0 4 5.6 3±1 0.1 2 5 9.6 3±1 0.8 5 9.9 9 8 5 0.0 0 0 0 2 7.1 5±0.1 2 3 2.5 6±7.9 5 1 0.1 4 5 8 0.0 0 0 0
临床上,脑卒中十分常见,是一种突然之间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疾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出现在卒中后1周之内,也有部分患者在卒中之后的10~14 d之内出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为:以往正常活动的患者突然之间卧床,肢体活动明显减少,难以维持正常的静脉循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采用脱水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会明显减少血容量,增加血液粘度;患者肢体瘫痪严重,患肢肌力明显降低,进而减弱了对血管的支撑作用,促使血管受压,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4-5]。该研究中为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行气压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7±2.58)分,低于(72.56±2.36)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腘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更快,提示气压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采用气压治疗器对浅静脉施加压力,能促使更多血流分流道深静脉;对下肢进行加压之后,能减少静脉系统的整体血容量,进而将血液淤积减少;促使血流速度提高,对血液向心回流进行促进,清除静脉窦淤积血液,对纤维溶解进行刺激,增加前列环素生成量。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利于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