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医院,陕西西安 710061)
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使得外科骨科手术患者逐年增加,这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快速康复指联合多学科医务工作者,以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手术部位伤口的愈合[1]。该文拟收集该院外科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收集该院外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37.82±9.82)岁,男26例,女2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8.14±10.25)岁,男25例,女25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取常规外科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护理,包括完善实验室检查、根据医嘱进行护理、输液,手术日进行肠道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出院宣传教育等。
1.3.1 术前教育 (1)让患者掌握手术步骤,消除不良情绪。(2)做好术前评估工作。(3)手术前缩短禁食、水时间,补充葡萄糖液[2]。
1.3.2 手术室护理 (1)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讲述手术步骤。(2)手术期做好体温管理,减少寒冷刺激。避免冷水冲洗腹腔。术后立刻通知病房护士,推送患者回病房时,使用棉被覆盖。
1.3.3 手术后 (1)让病房护士在手术室门诊等待,缩短患者转运时间。(2)做好个体化的补液治疗,监测CVP、心率、平均动脉压制定液体治疗方案。(3)有效镇痛,术后2 d内采取持续硬膜外止痛,以少疼痛造成焦虑情绪。
对比两组术中口渴、饥饿发生率以及术后应激指标;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饮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中口渴、饥饿发生率以及术后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口渴、饥饿发生率以及术后应激指标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饮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8±0.52)h、(1.45±0.75)h、(6.43±0.58)d,(18.65±0.37)h、(2.99±1.25)h、(8.94±1.1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月SF-36生活质量分别为(86.35±7.52)分、(71.24±6.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快速康复是循证医学和临床护理领域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与传统护理最大的不同是:快速康复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术前做好心理和体质准备,术后通过减少手术应激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3]。欧美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内将快速康复广泛用于围手术期管理中,结果发现通过快速康复,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加速术后患者的康复。
该次研究中我们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外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我们认为外科下肢骨折患者,对手术的理解能力及手术步骤认知能力下,对疾病的认识度存在陌生,怀疑自己是否得能在术后得到康复,极易发生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手术后会担心康复、麻醉不良反应、疼痛刺激等。快速康复可以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对症分析,除了让患者掌握手术步骤外,还可以取得家属配合[4]。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快速康复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有助于让患者了解手术方式,掌握术后配合要领。快速康复中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提高机体对手术耐受程度。还有学者指出快速康复中使得外科、营养科及其他科室精密结合,相比常规的康复模式,快速康复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5]。因此,该文认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用于外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后,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