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丂”部释义初探

2018-12-21 08:34李丹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大字典金文篆书

李丹琳

(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 999078)

笔者前日在做语气词“兮”字分析时,对其“气体受阻后发出”的本义产生兴趣,遂翻阅《汉语大字典》及《说文解字》,找出带有“丂”字字形的常用字,对其含义进行分析,意在探索“丂”字本义在其他具有同样构型的字中,是否有所体现并沿用至今。笔者选出以下8个字:兮、乎、亏、巧、考、号、朽、甹,并分析其与“丂”的关系。

1 “丂”“考”“巧”“亏(亏)”

“丂”是象形字。 《说文解字》对“丂”的解释为:“气欲舒出。ㄅ上碍于一也。丂,古文以为亏字,又以为巧字。凡丂之属皆从丂。苦浩切”。按照《说文》的解释,笔者推测古文“丂”字下方的“丨”应为呼出的气体,也作弯曲之状,上方的“一”是为阻碍之物。《广韵·上声·晧·考》也注:“丂,气欲舒皃。”

甲骨文金文篆书

《汉语大字典》对“丂”解释为有四。一是音作苦浩切(kao三声)时,有三个含义。

(1)作《说文》中的本意:气欲输出的样子。

(2)同“考”。 稽考。 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丂部》:“丂,犹稽丂之意也。”清代学者邵瑛在《说文解字羣经正字·丂部》中也说:“按,此乃稽考之考之本字。”二字皆有甲骨文、金文、篆书的记载,“老”为形声字,在声旁“丂”的上方加像偻背老人状的形旁。《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苦浩切。”故“丂”也作高寿之意,如“寿考”。

甲骨文金文篆书

(3)同“巧”。《说文·丂部》:“丂,古文以为巧字。”段玉裁注:“此则同音假借。”《说文》:“巧,技也从工,丂声,苦绞切”。在“丂”的基础上加多像工具形的形旁“工”,成为我们现在所见的“巧”字。《汉语大字典》中记载:“巧”通“考”。《释名释言语》:“巧,考也。考合异类共成一体也。”王先谦疏证补引王启原曰:“巧,考(考)古通。”其中,“考”是“考”的异体字。现在我们所常用的“巧”也已不复原音。

另外,“丂”还用作对死去父亲的称呼。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仲枏父鬲”,上所刻“皇且(祖)丂”。

“巧”“考”皆从“丂”得声,故有学者认为“考”和“巧”皆为“丂”的同音假借,笔者认为非也。《说文》对假借的定义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重点在于是否“本无其字”,“考”“丂”字形皆可追溯到甲骨文,二字的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唯有形体不同,故“考”应为“丂”的异体字,而非假借。反观“巧”,文献只记载其篆体,未有甲骨文、金文的写法,因此笔者推测其应是假借“丂”字作为声旁而造的新字。

《汉语大字典》对“丂”的第二种解释是作yu(二声)音时,同“于”,也即隶变前的“亏”。 《说文》:“亏,于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属皆从亏。羽俱切今变隶作于(亏 kuī)气损也。从亏雐声。”表示气流从口中发出,但气力不足,是为亏。另《说文》也记录:“丂,古文以为亏字。”段玉裁注:“亏与丂音不同,而字形相似,字义相近,故古文或以丂为亏。”

篆体

综上所述,从汉字使用上来看,“丂”“考”“巧”“亏”可以看作同一个字,并相互替换。

2 表“气流发出受阻”义的“于”“兮”“乎”“号”

(1)“于”,《说文》:“于,于也。像气之舒于。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

甲骨文金文篆书

“于”有三音:一为《广韵》羽俱切,平虞云,即“于”字;二为《集韵》邕俱切,平虞影。即“迂”字;三为《洪武正韵》休居切,即“吁”。

《汉语大字典》对“于”的解释有15种,其中表示气从口中发出之意的有二,其一是作“于”时,是为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乎”字。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于,假借为乎。”《吕氏春秋·审应》:“然则先生圣于?”高诱注:“于,乎也。”其二是作“吁”音的叹词。《诗经·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 ” 毛传:“于嗟,叹词。”这两者都表示气从口中发出的语气词。

(2)“兮”《说文》:“语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亏也。凡兮之属皆从兮。胡鸡切。”“兮”作为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呀”等感叹词。 《广韵·齐韵》:“兮,语助。”《诗经·齐风·东方之日》:“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其解释为:“由表分散而发,扬之义的“八”和表示气息在呼出时遇到“一”的阻碍的“丂”上下组合而成,合起来表示气在受阻后再发出来。”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兮”通常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呀”“也”等表示感叹的字,表示停顿或语气拖长之义。

甲骨文金文篆书

(3)“乎”,《说文》:“语之余也。 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观“乎”的甲骨文,上方的三撇,可看做呼出气流的散发。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述林》中有言:“呼召必高声用力,故字形象声上越扬,犹曰字表人发言,字形象气上出也。”“乎”在文中常做语气词,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祈使、推测、召唤等意,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表示疑问。值得注意的是,在字形上,甲骨文、金文、篆体中皆出现了“丂”相对应年代的字形,但隶变后,“乎”的字形发生改变,楷体的“乎”字不存在“丂”这一字形。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4)“号”《说文》:“痛声也。 从口在丂上。 凡号之属皆从号。”是会意字,上方是一个张开的口,表示气从口中发出,大声呼喊之义。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含有“气流从口中发出受阻”义的汉字中,除“号”外皆为语气词,用在句末或句中表示感叹、疑问等含义。

3 不含“气流发出受阻”义的“朽”“甹”

(1)《说文》:“朽,腐也。 ”其有腐烂、衰老、磨灭消散、气味若有若无等含义,但并不带有“气流发出时受阻”的“丂”字意义。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可借用其引申义:气力不足,进而理解为衰竭、腐朽之意。将木与衰竭之意相结合,是为“朽”。 另外,“朽”的篆体,左边是“歹”的篆体,本作“歺”,是残骨的意思,残骨加上右边表示气力衰竭之意,也可推测出衰老无力的含义。但由于“朽”不直接包含“气流发出受阻”的含义,故归为第二类。

(2)《说文》:“甹,亟词也。从丂从由。或曰甹,侠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

已不具有气流呼出义,而指豪侠和亟词两个意思。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所选取的常用的带有“丂”字形的兮、乎、亏(亏)、巧、考、号、朽、甹中,含有“丂”字本意“气流输出受阻”的字有五个,分别是:亏(亏)、于、兮、乎、号(号)。并大部分在用作语气词时,表示气从口中发出受阻的原意。

猜你喜欢
大字典金文篆书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利用《字汇》校正《汉语大字典》例释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语法填空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