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合饲料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对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8-12-21 02:13张金彪周文全肖温温纪连元潘望俊
水产养殖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伊乐藻金坛河蟹

张金彪 ,周文全 ,周 威 ,罗 明 ,肖温温 ,纪连元 ,潘望俊

(1.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金坛 213200;2.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苏 金坛 213200;3.常州金坛区指前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苏 金坛 213200)

随着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以及河蟹配合饲料工艺和质量的提升,配合饲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河蟹养殖生产中,以替代传统的冰鲜杂鱼、小麦和玉米等的投喂。但是,由传统冰鲜杂鱼到全程配合饲料的投喂转变,不只是饵料结构的转变,同时在投喂方式、投喂频率、投喂量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需要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如在河蟹实际养殖过程中,投喂频率不一致,特别是在河蟹养殖中期、后期,养殖户有1 d投喂2次的,也有1 d投喂1次,有的更是2 d投喂1次,为了探究配合饲料的最佳投喂频率,笔者在常州市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了配合饲料不同投喂频率对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的试验,旨在为河蟹养殖中配合饲料的精准投喂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准备

在9个面积均为1.5×667 m2的标准化池塘中进行,除了投喂频率不同,其他塘口条件和管理模式均相同。2月用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用量为30 kg/667 m2。池塘进排水系统、增氧设施、防逃设施完备,水质清新。

1.2 水草种植

3月栽种水草,以伊乐藻为主,轮叶黑藻、苦草为辅。伊乐藻南北向呈条带状插秧式栽种,轮叶黑藻南北向条带状播种,条带宽度均为2 m,间隔3 m,伊乐藻与轮叶黑藻占比为2:1,即种2条伊乐藻带,1条轮叶黑藻带交替进行,苦草籽全池泼洒。6月之前通过水位控制水草的生长,水草覆盖率在60%左右。

1.3 苗种放养

5月下旬开始从同一个面积为25×667 m2的暂养塘中挑选大小一致、体质健壮、附肢健全的蟹种放入试验塘中,放养密度为1 000只/667 m2,平均规格在(35±5)g/只,放养前池塘进行调水解毒,苗种放养在晴天清晨进行。同时6月放养5 cm左右鳜鱼苗10尾/667 m2,以更好地控制野杂鱼抢食饲料与浑水现象。

1.4 饵料投喂

5月各组池塘一样投喂,6月1日开始A组(编号为 A1、A2、A3)2 d投喂 1次,池塘 B 组(编号为B1、B2、B3)1 d 投喂 1 次,C 组(编号为 C1、C2、C3)一天投喂两次,到10月20日结束,3组总的投喂量相同,其他管理方式均相同。为方便观察摄食情况,在各池塘的四周设置食台,投喂量为河蟹体质量的1%~6%,并根据具体摄食情况、水温、天气灵活调整。

1.5 水草管理

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针对伊乐藻要及时做好“割头”、“挖心”、开通道等操作,防止伊乐藻疯长和浮头,高温季节浮出水面的要及时捞出,避免腐烂,轮叶黑藻视情况杀虫1~2次。

1.6 日常及水质管理

勤巡塘,观察河蟹摄食、水草生长、水质变化及其他蓝藻、青苔等情况,并针对性地及时处理。水质调节主要采用EM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试验期间EM菌每隔1周左右使用1次;降雨和添加新水之前用Vc和免疫多糖增强河蟹免疫力,之后用有机酸解毒;定期用水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常规水质指标。

1.7 数据采集

养殖试验开始后,根据河蟹蜕壳情况,在7月、9月和10月月底前用地笼随机从各池塘中抓蟹打样,每次雌雄各25只,计算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后一次采样(10月底前后)测完体长、体宽及体质量之后,取出河蟹的全部肝胰腺和性腺,精确称重(精确到 0.001 g)后,计算肥满度(CF,%)、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最后统计各试验塘产量。

使用SPSS 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分析三种投喂频率下河蟹的产量、规格以及饱满度之间的差异,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试验结果

各试验组河蟹的产量、规格、回捕率、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及性腺指数如下。

表1 河蟹平均规格、增重倍数、产量及回捕率

从表1、表2可见,平均规格,C组(144.1 g/只)显著高于A组(132.2 g/只)和 B组(134.2 g/只)(P<0.05),A、B 组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产量,C组121.5kg/667m2显著高于A组92.4 kg/667m2和B组105.5 kg/667m2(P<0.05),A、B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回捕率,C组84.35%显著高于 A 组 70.02%和 B 组 79.19%(P<0.05),A、B 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河蟹的肥满度、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表现为投喂频率高的性腺及肝胰腺发育较好。

从6月1日试验开始到10月31日试验结束,每组塘口投喂饲料质量相同,每组饵料系数见表3,可以看出C组饵料系数最低,为2.35,显著低于B组 2.88±0.11 和 C 组 3.54±0.08(P<0.05),B 组也显著高于C组(P<0.05)。

表2 各试验组河蟹肥满度

表3 各试验组饵料系数

3 效益分析

各试验组河蟹在11月1—10日之间进行统一抓捕销售,生产成本这块A、B、C三组除了投喂方式不同,其他养殖管理都一样,生产成本也相同,每个池塘为6 837元,只是投喂频率的增加会增加人工支出,按每次投喂1个人工10 min计算,每投喂1次需要人工成本在2.5元。

表4 各试验组养殖效益 元

各试验组的河蟹的养殖效益主要看产量及规格,产量越高、规格越大,收益也就越高。试验组中的C组效益最高,A组最低,A组平均亩效益5 873元,B组4 049元,C组5 873元。

4 讨论

从试验结果来看,河蟹产量及规格表现为C组>B组>A组,且C组产量和回捕率显著高于A组,表明6—10月在投喂量相当的情况下,增加投喂频率有助于提高河蟹最终产量和回捕率,可能是因为增加投喂频率增加了河蟹摄取到食物的便利性,使摄食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成活率。而从河蟹的肥满度来看,增加投喂频率对其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投喂频率高的性腺及肝胰腺发育较好。

在投喂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多次投喂可以使饲料投喂得更加均匀,减少河蟹觅食的能量损耗,同时也缩短了饲料在池塘中的溶解时间,使饲料得了到最大化利用,饵料系数也越低。另一方面,6—10月水温较高,缩短饲料在池塘中滞留时间可以减少饲料腐烂败坏水质,降低对池塘水质的影响。综上所述,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6—10月,早晚各投喂1次,较为适宜。

猜你喜欢
伊乐藻金坛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小精高”模式下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蟹池中的伊乐藻如何养护
不同种植方式下伊乐藻生长对沉积物磷的影响*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