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佶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在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该怎样更好的体现出相关专业的特色,培养出社会中急需的技能人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专业技能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某学院机电人才的培养为例,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借鉴与摸索,已成功的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如果要培养能让企业满意的技能人才,还需要寻找更好的培养模式,该学院能够直面问题,通过对当地机电企业的走访与调研,找到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校企合作从而实现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既能满足企业需要,也能够适应当前职业教学规律,达成了双赢的良好局面。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首先出现的就是师徒制的教育模式,至今还流传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师徒制的教学就是跟随师傅进行相对结合的模式,通过师傅的讲解与影响来达到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在当代的职业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有着许多可以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当前的职业学校有着雄厚的背景以及专业的优势,通过改变传统的师徒制教学的种种束缚,而融入全新的理念,并行成一个极佳的教育举措,这就是现代的师徒制培养模式。
通过对院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进入企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岗位,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企业通常需要安排专人与时间进行培训,这样就造成了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影响企业的发展,对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不好的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校企合作,现代师徒制教育应运而生。学生可以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训的学习,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安排学生进入岗位,由企业职工作为师傅,对学生进行定岗培养。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将学校的理论带入企业的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习惯与态度,而企业职工的精湛技艺同样会传授与学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职业技能人的角色,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能够适应更多的工作岗位。这种全新的师徒制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论知识与拥有熟练技能的人才
校企合作下的师徒制培养模式极大的保证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可避免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学校与企业以及学生在一些问题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存在的差异,面对这些问题,企业与学校要本着平等自愿与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解决。
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目的是要求能够完成多少生产任务,而学校则是保证学生的学业,这两种不同的目的就如同两条平行线,不可能出现交叉点。企业关注的永远是利润,而学校关注培养人才。怎么才能让他们形成共识,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达到双赢的目标?这需要在组织结构与经济利益方面,让企业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生产任务的完成与否是双方都负有责任的,而学生没有能够培养得当,更是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在这方面,企业与学校是相互依存,互相关联的,只有协调好关系,共同发展,才可达到共同的目标。
其次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与企业的师傅进行学习的时候,很难意识到企业的生产任务是按照合同的规定,需要按时按质按量进行生产的,如果不能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是要承担经济损失的。对企业而言,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面对这种问题,需要学校与企业制定出一种可以共同承担的风险机制,在企业进行订单的签订时,学校可以派出进行讨论,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后,就将自己当做学徒,在师傅的帮助下可以独立完成岗位要求之后,再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学生做出合格的产品可以申请计件的收入,如果做出的产品不符合要求,就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收入的扣除。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与时间意识,促使学生不断的学习与进步,适应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帮助自己也成为一名师傅,达到最终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
在现代的职业培养模式中,师徒制依然符合职业模式的发展规则,当代的师徒制并不是过去的模式,现代的师徒制是融合了两种教育模式的精华形成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当然,在对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与实践,将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趋于完善。通过对机电专业数控岗位中师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也不难看出,这种培养模式的确可以解决一些之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然而,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暴露出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政策、经济方面的支持,此外还需要向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之改造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从而完善现代的师徒制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