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探讨

2018-12-20 05:15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3期
关键词:收缩压规范化血压

100075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压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若诊治不及时,病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积极对症干预高血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⑴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②年龄30~70岁,性别不限;③无器质性并发症;④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⑵排除标准:①年龄>70岁或者年龄<30岁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患者;④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⑤既往心、脑、肾疾病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4~69岁,平均(45.1±5.93)岁。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2~65岁,平均(44.9±5.68)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管理模式,建立资料档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社区内发放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试验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初诊时,收集患者各方面资料信息,如身高、体重、腰围、血糖、血脂、既往病史、工作及文化程度等,建立电子档案。②发病时间短且呈低危型患者,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日常作息规律化,动态监测1个月,若血压未达到正常标准,或呈升高趋势,则遵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③采取多种方式,如电子网络平台、宣传栏、电话、健康手册等,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提醒患者监测血压,2~4次/d,并自行记录。④就诊时,详细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根据身体状况,制定运动方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⑤间隔3个月,评估1次,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与患者沟通。对于病情明显改善患者,给予鼓励;对于病情未变化甚至加重的患者,寻找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管理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高血压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上升为显著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中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2]。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与遗传、年龄、精神状态、环境、药物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临床一般将高血压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即以血压升高为显著表现且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另一类是继发性高血压,也称症状性高血压,此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一种表现[3]。

表1 两组管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1 两组管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指标 时间 试验组 对照组 t P舒张压 管理前 90.3±2.83 91.1±2.31 1.419 0.159管理后 80.1±2.32 88.4±4.28 11.048 0.000收缩压 管理前 145.9±7.48 146.8±6.83 0.575 0.566管理后 129.4±8.43 138.7±7.45 5.357 0.000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如今,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社区规范化管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社区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社区规范化管理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结合疾病发病特点,从生活、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促使患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4]。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自我管理及自我监管的能力,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及主动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并发症。研究发现,生活及饮食习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治疗期间需积极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减少摄入钠盐,适当补充钾及钙,减少脂肪摄取,适当参与体育锻炼,戒烟且严格限制饮酒,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保持心理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不仅可控制血压水平,而且可预防并发症,效果满意,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收缩压规范化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