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18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由于此病具有发病时间长、症状复杂、迁延不愈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颈椎病具有多个分型,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2]。大量研究证实,针灸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轻,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最新的颈椎病分类和诊断标准。试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48.5±6.2)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1~75岁,平均(48.3±6.4)岁。两组一般资料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取穴方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双侧颈、肩完全显露,患侧经络用碘伏(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和外关穴等)进行消毒,应用毫针(30 mm×40 mm)对上述穴位采用扁平灌洗法穿刺,取针后30 min留置针,取出后消毒。每周治疗3次,1次/周,疗程1个月。②试验组患者采取分经辨证针灸方案治疗:患者坐在直立位置,医生以拇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依次通过探测病变的部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选择六合点与病变面的结合,每种疾病有3个穴位。舌象弱的患者选择颈部大支热悬灸条和温和灸穴,各穴位治疗10 min。红舌象患者应用丝状针单穿刺颈部(30 mm×40 mm)的穴位。患者在针刺侧支时采取仰卧位,固定后用碘伏消毒皮肤,用丝状针在同侧侧支和侧方侧支进行针刺。取针后留针30 min,取针后消毒,按压针眼。每周治疗3次,1次/周,疗程1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善情况[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对比:研究表明,试验组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神经根性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髓核突出,造成椎体关节松动或骨刺形成。该病具有发病时间长、症状复杂、迁延不愈的特点,部分患者的颈部症状可能轻微或严重,有些患者可能不明显[5],因此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这样有利于针对疾病的各阶段不同特征进行诊断治疗,减少漏诊的机会,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穴位选择。同时,治疗同侧和对侧经络的侧支可改善两个经络表面的不平衡,恢复气血运动的正常状态[6]。本研究试验组采用分经辨证针灸疗法,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取穴方案治疗的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改善更为显著,说明分经辨证针灸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分经辨证针灸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说明该治疗方法疗效可靠,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对照组 6.95±1.44 3.72±3.29 6.67±3.35 5.99±1.17 2.64±1.20 3.34±1.11试验组 7.14±1.12 15.41±2.50 8.27±2.49 6.09±1.28 2.04±0.86 4.08±1.22 t 0.254 5.368 7.845 0.367 5.258 9.32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