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699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儿科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轮状病毒诱发,在临床中该类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以及伴发热等[1]。近年来,临床发现婴幼儿在秋冬季腹泻时容易出现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伤时会对患儿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2]。为了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收治腹泻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检测及治疗方法、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腹泻患儿82例,均符合临床腹泻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4]。根据轮状病毒大便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两组,轮状病毒大便阳性抗原作为观察组(40例),轮状病毒大便阴性抗原作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年龄(12.8±1.1)个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年龄(12.9±1.3)个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常规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对症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调节剂。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呕吐症状患者,给予西咪替丁抑酸止吐;针对心肌酶上升患儿,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 100~200 mg/(kg·d),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0 d;同时使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0.5 g/d,1次/d,静脉滴注。此外,如果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则需给予合理剂量的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患儿入院后,腹泻痊愈后(腹泻次数<3次/d),抽取股静脉血,3 mL/次,及时送检,进一步对患儿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使用日本生产的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酶,同时使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对患儿血清心肌钙蛋白(cTn-T)进行检测。及时送检患儿的新鲜大便样本,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心肌酶上升患儿给予心电图ST-T、X线胸片以及心脏B超检查,了解患儿心脏情况。
观察组治疗前AST、CK、CK-MB、cTn-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T、CK、CK-MB、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以及伴发热等[5]。
最新临床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对人体的胃肠道以及呼吸道产生侵犯,导致心肌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心源性休克,最终导致死亡。所以,近年来临床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充分重视,并且不少学者表示,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加强早期诊断及治疗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者,还有必要加强临床诊断[6]。
从现状来看,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主要采取的检查方法为心电图检查,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检查。临床诊断过程中,除外其他因素引发的心脏损伤,认为满足下面其中1项,便可以判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即:①血心肌酶上升;②血清心肌钙蛋白(cTn-T)定性为阳性;③心电图检测显示为心肌损伤。心肌酶检查涉及的指标CK、LDH、AST以及HBDH在肝肾心等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细胞中广泛分布。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导致患儿出现重度脱水情况,进一步致使组织器官中细胞膜通透性产生改变。循环障碍以及毒素会导致以上心肌酶指标水平上升。从临床诊断角度,心肌损伤诊断过程中需采取更为科学、精准的诊断。CK-MB一般只在心肌中存在[7]。心肌损伤时,CK-MB活性显著升高,对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也较高。心肌损伤诊断过程及病情进展诊断过程中,CK-MB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血清心肌钙蛋白是心肌特异性抗原,其分子质量低于CK-MB,基于心肌损伤早期,能够快速释放,然后加快入血速度,并且连续上升1周。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比较心肌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心肌钙蛋白作为判定的指标优于CK-MB。所以,提倡在心肌损伤过程中将血清心肌钙蛋白作为科学判定指标。此外,还有学者表示,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需加强临床治疗,一般采取常规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对症治疗,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调节;治疗过程中有必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果存在,需要给予合理剂量的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确保患儿治疗效果的提高[8]。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cTn-T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cTn-T指标比较(±s)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ST(U/L) CK(U/L) CK-MB(U/L) cTn-T(ng/mL)观察组 治疗前 65.1±26.3⋆ 372.4±15.8⋆ 94.5±21.9⋆ 0.14±0.06⋆治疗后 32.8±9.6 101.2±41.9 16.3±4.3 0.02±0.009对照组 治疗前 48.7±12.1 221.9±25.4 71.5±12.8 0.04±0.008治疗后 31.4±8.7 100.8±49.8 15.8±3.8 0.02±0.008
本研究说明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需加强临床检测和治疗,以提高相关临床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此外,有必要加强监测患儿病情,针对患儿具体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医护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腹泻患儿出现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加强治疗干预,能够改善心肌酶水平,提高生存质量,需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