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组织人事处
近年来,在我国有很多单位使用编制来管理人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很多原有编制人员无法承担单位所下发的工作,因此很多单位在外聘请不在编制内的人员来单位工作,这些外聘的不在编制的人员不能享受在编人员的福利与待遇,这些人员被称为“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仅相对于“编内人员”而言。
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具体工作运行中,往往是由上级编委对该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下达“三定方案”,即定职能、定岗位、定人员。这个“定人员”,就是定编制。而这些编制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福利等,均有政府财政保证。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细化,使上述单位中原有的人员难以承担现有的工作量,因此很多单位在编制以外招聘人员,而这些人员显然就成了“编外人员”。
在现实中,编外人员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编内人员。有的编外人员虽然在工作中比一些编内人员坐的更加出色但是也无法享受和编内人员同样的待遇,这种“付出与回报不等”、“同工不同酬”的用工法则也导致了“编外人员”心理上感觉比编内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客观上的身份歧视,与公平公正的现代理念相去甚远。
2.1 用工不规范、管理难度大。随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全面实施后,很多单位都和编外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有的合同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编外人员的随意性比较大,用工单位需要进一步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制度,职工权益不到位,编内职工与编外职工由于用人体制及方式的不同,同在专业技术岗位的编内外人员同工不同酬,随着职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劳动争议将会不断发生,劳动争议矛盾将会日益激化。
2.2 编外人员工资福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编内外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相差大,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编内人员待遇总体大于编外人员待遇。
2.3 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相比流动性更大。由于编制体制的存在,编外人员的归属感会弱些,编外的身份,同工不同酬的现状,使得他们产生不平衡、不稳定的心理,缺乏主人公意识。相对而言,编外人员辞职的约束也较少。
3.1 为进一步推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医院合同制用工机制,充分调动合同制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出台了《合同制人员激励考核办法》,办法制定了若干条考核条件,对照条件,人事科、监审科会同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党院办、宣传科等部门组成考评小组,每年组织一次统一积分考核,根据工作表现等达到一定的积分,积分排名前10的合同制工作人员经考核公示无异议并报院办公会研究同意,可享受编制内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3.2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经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合格后进入我院编外人员,进院当月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建立年度考核考评制度,我院为编外人员建立了考核档案,他们同样享受“三基”培训,“三基”考核,年底参加年度考核、医德医风考核,并按比例评选出年度考核优秀人员,并将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续签、解聘的依据。严格的考核使编外人员素质总体得到提高,为医院的更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提高编外用工工资福利待遇。现在医院管理者也认识到只有不断的缩小编内外人员待遇,才能更好地稳定这支队伍,我院编外人员在假期、各项社会保险缴纳、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等方面都享受编制内待遇。编外人员和在编人员一样享受培训、晋级、假期、奖金等待遇。
3.4 加强培养,提供职业发展平台。编外人员的学历层次也不断提升,而且他们都在年龄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医院应该为他们提供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让他们题号自身本领,学习新的技术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意愿。我院鼓励员工进行在职学习,并出台政策,员工一旦取得硕士学位,就可报销学费、硕士学位申请费。近年来医院也不断发掘提拔编外人员,护士长、科级干部都有编外人员的存在。
3.5 增强归属感。医院应重视编外人员的管理、工作、学习、生活,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意见建议,使他们在被尊重中增强集体意识、主人翁责任感。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以及参与决策的需求。我院通过有关党组织活动、工会、团委,让他们参与医院的各项活动,如我院有编外人员作为职代会代表参加职代会,参与医院管理,年度考核、医德医风考核比照编内人员给予比例评优。使得他们不断融入医院的发展中,与医院同发展共进步。我院党组织对编外人员的政治生活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在2015年党员发展中编内编外人员数量基本持平。
总结:我院加强编外人员管理以来,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一是编内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在缩小,有利于编外人员的稳定,编外人员的辞职率下降;二是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确定岗位和条件,避免因人设岗等情况发生。三是招聘程序逐步规范,招聘公告公开,流程公正,监审全程监督,择优录入,保障了进入我院的员工是优秀的,最适合招聘岗位的,有利于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