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2018-12-19 09:37顾红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信息技术

顾红英

摘要:2017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任务群,这是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提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多视角审视并合理利用,以推进任务群探究工作的开展,使文言文教学生意盎然。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信息技术;多角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23-0054-03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了任务群的学习,并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任务群,这对文言文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提出,“要改变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习惯,也要打破唯技术至上的观念,把握好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所以,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角色不可缺失,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释信息技术在文言文任务群探究中的角色扮演。

参谋角色,追本溯源,举一反三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理解文字的含义,增进对文字的美感体验。文言文任务群由古代经典篇目组成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解决实词虚词的含义,理解文意,这是赏析文本的前提。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通过具体的文本疏通来实现文言词汇的积累,这是夯实文言功底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在任务群的学习中,如果还遵循旧法,那么探究的意味就荡然无存,学生的兴趣也丧失殆尽。所以,教师可以先建立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理解的任务群,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研究汉字结构与表意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任务群的探究,让网络成为学生探究的好帮手、好参谋,通过追本溯源,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实词含义推断理解研究的任务群推进,笔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线下的学习主要借助媒体选取《劝学》《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等课内名篇中的重要实词,以形声字为主进行探究,明确实词结构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借助已得规律探究课外实词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利用增加了课堂容量,使课堂节奏快速而流畅,并且能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而对于现代汉语中一些字形发生变化或形声字以外的词,则以线上学习为主。笔者建立QQ群,推荐汉字字源网、说文解字等网站,并做示范研究。如文言实词“及”,常见义项为“到;追上,赶上”。“及”在字源网上的图片显示为,字的下方是一只大手抓住了上方的人,所以意为“追上、赶上”;“及”在说文解字上呈现的汉字形状为,意为“逮也,从又从人”,即从背后追上并抓捕。如此理解生动形象,记忆深刻。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撷取文言文中难解的非形声字,对部分汉字的起源与流变做了初步探究,从而掌握了词义。网络平台的正确利用使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任务群推进更为灵活,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查询感兴趣或者难解的实词,追本溯源,由感性到理性,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并把所得在QQ群中分享。这样不仅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任务群的推进扎实高效,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探究习惯,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对未来学习起推动作用。

伙伴角色,创设情境,智读涵泳

在语文教学中,朗讀是体悟文本情感、加深文本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之美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运用必不可少;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需要朗读的介入。

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要运用多种方式,如范读、师生共读、跳读、比照读等方能避免枯燥乏味。而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多媒体的介入都能使朗读锦上添花。教师通过给文本配以合适的音乐或者画面,创设朗读的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真正进入文本,用声音传达文本内涵。笔者重点介绍利用多媒体进行比照朗读,感受文本之妙。

一是虚词的比照朗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本虽短,但是运用了27个“也”字;韩愈的《师说》同样运用虚词来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开展智读涵泳活动。笔者先将《醉翁亭记》第一段以及《师说》第二段去掉虚词的朗读做好录音,并配以音乐。课堂教学时,先播放录音,由此引导学生讨论虚词去留效果的差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与活跃超出预期,并且有全面而正确的鉴赏。同时,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建立文言文虚词价值的任务群探究。学生有的上网搜索经典作品配乐朗诵,制作音频;有的搜集相关文章,通过反复朗读涵泳,体悟虚词的作用,形成文字材料,并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大家分享;有的则寻找文言小语段,去掉虚词,进行虚词添加竞赛活动。在这一任务群的探究中,信息技术始终陪伴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

导师角色,激趣引导,专题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要求学生“能理解各类作品中涉及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诸多文化现象值得探究,教师需要有发现的眼睛和探究的意识,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不同的任务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些任务群,如诗歌鉴赏专题、文言文专题等,在诸多主题的任务群探究工作中,文言文的探究借助信息技术,能轻松便捷地扫除实践活动中的障碍。

例如,教学《落英辨析》一课。王安石与欧阳修(或为苏轼)关于菊花落与不落的争辩是古代作家文学创作的一件遗闻轶事。现今,可以作为一项颇具探究价值且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课前,笔者给出研究的方向:“落”字含义,“英”字含义;古诗文中“落英”的句子及含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屈原等人提到的“落英”含义;浙江陈正贤《宋人笔下的“落英”诗辨》文章等。学生小组分头搜索资料,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知网等具有学术价值的网站,完成资料的搜集及整合。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探究的结果又可利用PPT及电子小报等形式,用形象生动的图像来呈现,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情境化,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使实践活动既具有理性的魅力,又有感性的色彩。

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采撷信息,徜徉遨游,能使得任务群探究的实践活动呈现多样化、动态化、生动化和深度化。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表现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协调、思维的拓展延伸、视角的转变更是实践活动的真正价值所在。

考生角色,拓展延伸,学情反馈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考查方式较为单一机械。教师往往通过默写背诵、文言语段练习来获取学情反馈。这样的方式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自查自纠、及时巩固的意识;缺少以点带面的检查,考查范围有限;缺少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对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有序梳理,深层思考,灵活运用,考查的指挥棒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可以让信息技术扮演考生角色,通过多媒体有广度和深度的检查来获得学情反馈。笔者将文言文的考查分成两种方式。

一是命题方式。命题方式既可有教师命题,也可有学生命题。教师命题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研究性。例如,“蚤”同“早”,请以《史记》中语句为例,以接龙方式PPT呈现;“孰”同“熟”,请从已学文本中寻找例证展示;以思维导图方式PPT展示翻译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使知识点的梳理更为全面和深入,具有合作学习的性质。而这样的考查也督促学生重新阅读文本,并且学会梳理知识,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将知识系统化呈现。这虽是词语与句子的理解,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多方面的考查,包括文本的熟悉度、文言意识、语境意识、语法结构的理解、文言规律等。学生借助媒体,或PPT,或实物展示台呈现自己的答案,媒体是学生的代言人。如此考查,既杜绝抄袭,又不流于机械的记忆,且能由点到面,拓展延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做了全方位的考查。学生命题在命题过程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能激励学生关注课外资源的导入和联系,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生将自己所命题目在QQ群中展示,或者打印分发,形成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方式既是对命题者知识掌握的检阅,又是对答题者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一箭双雕。

二是知识竞答方式。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设置竞赛题目,需建立在学生极其熟悉已学文本,又通过网络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这种知识竞答题目的设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能力、信息筛选和提炼整合能力、重点考点的正确把握和创新精神,并能促使学生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

一份竞赛题目就能全面展示 学生的能力和实力,学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方能全面灵活地展示自我,而教师通过竞赛题目也能较为全面地获得学生的学情反馈。让信息技术为学生发言,不失为文言文考查方式的輕松而有趣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文言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其不同的角色扮演使文言文教学多一些灵动、广度和深度。苏轼有言,“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变换视角,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