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2000年兴起,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十八年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极大提升,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不离不弃的“伙伴”。
与此同时,支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也在迅速更新,从普通的装备投影的多媒体教室到连通网络,再到有各种投射屏幕和名目繁多的學习软件与大数据支持的所谓“未来教室”“智慧教室”,技术产品的迭代足以使人眼花缭乱。
但是,技术大规模进入学校并没有带来学习质量的提升,这说明:学习质量不是由技术一个要素决定的;强化技术一个要素的最优化,并不能带来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途径。
假如我们把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它应该由教学要素构成。如果我们把每个教学要素都做到最强那固然好,但是,系统最优化不是靠教学要素的平均优化,也不是靠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最优化就能实现,而要根据系统的工作目标,最优化地组合教学要素才能实现。在实际教学中,各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有可能此消彼长,由此保证系统整体最优化。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即微观教学方式。李秉德先生把教学要素划分为七类: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环境和教学反馈。现在看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已经与教学技术直接相关。所谓教学活动就是在既定教学环境(蕴含技术)中,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和教学资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习内容与教师特长选择教学方法,进而选择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含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支持学生完成学习、达成目标的过程。
这样的要素组合方式为提升学习质量创造了条件。微课程教学法依据翻转课堂把学习过程分解为课前与课堂两个阶段的特点,从研究翻转课堂产生的过程中抽象出两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的规定性,即课前主要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课堂主要完成“内化知识”的任务,并且,把目标管理贯彻到学生课前学习之中。要点如下:
问:达成目标如何确定?答:根据课标与教材。问:达成目标如何才能达成?答:对照目标给出学习任务,完成任务即可达标。问:学习任务怎么才能完成?答:靠给出学习方法建议和视频等配套学习资源。尤其是给出视频,直接支持学生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双保险”保证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成目标。在这里,技术有着支持学习质量提升的作用。
可见,在翻转课堂本土创新背景下,课前学习质量完全是可以管控的。前提是,教师要修炼内功,补上传统教学中缺失的一课,即提炼达成目标和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假如教师善于设计微项目学习,那么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也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