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新裕
【摘要】文章以拉森·弗里曼提出的三维语法理論为基础,探究了提高高中生英语语法技能的途径。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形意用并举,多角度观察”“调动参与性,改变语法观”“练习重输出,反馈纠错误”等方式增强学生语法意识,提高语法技能。
【关键词】英语语法技能;三维语法;语法教学
一、引言
语法是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语法知识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 25)。然而,目前仍有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单纯地将英语语法作为陈述性知识灌输给学生,强调语法形式的记忆,忽视学生语法的运用能力。这显然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背道而驰。可见,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亟需改善。
最早将语法看作一项技能的是“语法皇后”拉森·弗里曼,她视语法为除听、说、读、写之外的第五项技能,提出“语法技能”这一概念。在《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一书中,拉森·弗里曼驳斥了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阐明了其三维语法教学理论。本文以拉森·弗里曼的三维语法观为理论基础,探究教师提高高中生英语语法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拉森·弗里曼的三维语法观
拉森·弗里曼认为语法有三个维度,即形式、意义和用法,提出了“三维语法框架”。形式指的是语言的结构;意义是指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含义;用法则是人们对语言的使用。这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语法不仅关乎正确的语言形式的选择,还要讲究意义的恰当性以及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这三个维度开展教学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这三个维度要做到面面俱到。每一种语法中都有一个学生较难掌握的维度,对学生来说最具挑战性。拉森·弗里曼称之为“挑战原则”(the challenge principle)(Larsen Freeman, 2003: 45)。通常,语用对学生来说最为困难。
拉森·弗里曼反对将语法看成是单一的、线性的,相反,语法应该是多维的、动态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知识问题(inert knowledge problem) (Larsen Freeman, 2003: 143),即学生只会识记一成不变的语法规则,而不会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实际运用。这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语法的属性领域没有合理准确的定位”(武和平,王晶, 2015: 5)。拉森·弗里曼强调语法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项技能,首次提出了“语法技能”(grammaring)这一概念。它是指“能够准确、恰当以及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Larsen Freeman, 2003: 143)。掌握语法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法规则,而且要意识到其中的缘由,知道在不同语境中如何用恰当得体的方式来表达意义。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表达意义的方式并不唯一,纠正“一个正确答案”(one right answer)(Larsen Freeman, 2003: 59)的传统观念。因为即使在同样的场景中,由于说话人或者交际目的等的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也会千差万别。学生要在众多形式正确的语法结构中选择恰当的结构。拉森·弗里曼称之为“选择的语法”(the grammar of choice)(Larsen Freeman,2003: 61)。
三、提高高中生英语语法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形意用并举,多角度观察
语法教学应在“形式-意义-用法”三位一体的模式下展开,既不可过分强调语法规则的记忆和意义的理解,也不可脱离语法结构和意义一味地要求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教授任何一种语法前,教师都应该对这三个维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语法的构成、其中的含义、何时用以及为什么这么用。当然,“形意用并举”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一节语法课中给予它们同等的时间比例。根据拉森·弗里曼的“挑战原则”,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将重点放在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维度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了解大纲,对学情做出预判,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对语法现象进行多角度观察。就语法形式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观察语法结构本身,发现其中常用的搭配等,尝试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当学生了解了语法形式后,教师还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由特定的语法形式组成的句子的含义。关于语用,教师可以呈现多组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的句子或者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语境对语法形式的影响。教师可以将观察分为近景观察和远景观察:前者是让学生对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或模式等进行观察;后者是让学生观察这一语法结构与其他结构的关联或者在整个语法系统中的作用。
(二)调动参与性,改变语法观
无论教师课前的准备有多么充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性,其结果很有可能事倍功半。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丰富课堂体验,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参与性主要通过课堂任务来体现。然而,学生课堂积极性没有特定的衡量标准。如果每堂课都需要全新的课堂活动的话,那么教师的负担也无疑加重。拉森·弗里曼也认为教师不需要每次上课都设计出全新的课堂任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任务稍作改变。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参与性不高时,可以将课堂的集体活动变为小组活动或结对活动,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他人和教师的依赖,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任务,还要帮助学生增强语法意识,改变语法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纠正“一个正确答案”的错误观念,树立“选择的语法”观。通过练习的呈现,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法形式并不是选择答案的唯一标准,语境、人物关系、交际目的和态度等都会影响语法结构的选择。此外,要帮助学生打破“一个正确答案”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对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练习重输出,反馈纠错误
练习通常分为输入练习和输出练习两种。传统语法教学中,教师将语法作为一种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法输出练习。缺少输出练习,学生无法将所学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更不会在具体情境中去使用知识,获得的只是惰性知识。事实上,“为学习者提供输出的机会与为学习者提供输入的机会同样重要”(Fotos,2001: 270)。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有意义的真实语境,供学生操练语法。如果对学生来说语法形式是最富有挑战性的,那么教师应增加学生操练目标结构的频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机械化地重复,所有的练习必须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于意义层面的练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法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在语用练习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语境中观察场合、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等因素,指导学生在众多形式正确的答案中选择最恰当得体的一个。只用这样才能“体现语法与交际的界面互动,使语法教学立体化”(刘炜, 2011: 73)。
学生语法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反馈。“适时”是指教师要把握好纠错的时机。例如,学生在针对语用进行流利程度的練习时,由于此时流利性比正确性更重要,学生的练习不应该被中途打断,所以教师应采取事后反馈。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预设,给予学生事前反馈。如果学生知道要表达什么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时,事先的提示和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果学生在练习已学过的语法规则时犯错,那么当场纠错可能更为有效,所以教师可采取事中反馈形式。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积累经验,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结语
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利用语法理解和表达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围绕“形式-意义-用法”三个维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语法观,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提高学生英语语法能力。
【参考文献】
[1]Fotos, S.2001.Coganitive approaches to grammar instruction[C]//Marianne Celce-Muria.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3rd ed.) [C].Florence,KY: Thomason Learning Inc, 267-283.
[2]Larsen Freeman, D.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Grammaring[M].Boston, MA: Thomson&Heinle;, 2003.
[3]刘炜.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发展视域下的英语三维语法教学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4): 70-74.
[4]武和平,王军.“基于用法”的语言观及语法教学中的三对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03):1-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