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19 11:08杨红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杨红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法是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探索问题答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求为主线,以教师点拨、概括为支点的一种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它除了要求教师适当讲解外,更加重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学习准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讨论解法-总结概括-巩固新知-发展练习-综合练习”八个环节。

一、教学程序

(一)学习准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准备题设计力求精简,选择最佳途径切入主题。如在教“归一”类型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道口答题:

①一辆拖拉机每天运沙子15吨,同样的7辆拖拉机每天运沙多少吨?

②7辆拖拉机每天运沙子105吨,平均每辆每天运沙子多少吨?

在学生口答算式时得出基本数量关系后,教师提问:“第1题中‘同样是什么意思?与第2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再改第1题为:“一辆拖拉机每天运沙15吨,7辆拖拉机每天运沙多少吨?”问学生:“你能解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这样,抓住“同样的”这一关键词语进行设问,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进行设疑,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类型应用题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设备操作演示创设情境:“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来。卡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轿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经过2小时在途中相遇。”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的含义,然后问学生:“想一想,根据已知条件你可提出哪些问题?”启发学生说出:①卡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②轿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③两辆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④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⑤轿车比卡车每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所提问题选择出问题,将上面题目补充完整,并问学生:“你会解答吗?”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遇问题类型应用题。”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问题,将例题补充完整。这样,学生不仅在观察、演示中理解了题意,在提问中弄清了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补充问题中了解了“相遇问题”类型应用结构特点,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问题

探索問题是提出问题教学环节的延续和发展,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以上“相遇问题”类型应用题在“提出问题”教学环节后,通过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巡视指点,师生共同讨论,可得出以下多种解法:

①40×2=80(千米) 55×2=110(千米) 80+110=190(千米)

②40+55=95(千米) 95×2=190(千米)

③40×2+55×2=190(千米)

④(40+55)×2=190(千米)

……

这样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途径,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与传统教学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解题,学生模仿不能同日而语。

(四)讨论解法

教师根据学生探索问题结果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通过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总结概括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概括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并指出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改进。如以上“相遇问题”类型应用题教学,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甲、乙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路程。

这种在学生探索、讨论基础上的总结概括,水到渠成,不但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巩固练习

主要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和巩固,练习重点为基础题。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纠正他们的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夯实基础,使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和巩固所学新知识。

(七)发展练习

分为发展性练习和发展性思辨两个环节。目的在于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宽和引申,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好学生“吃得饱”的问题,而对多数学生来说又是一次问题解决的提高过程。

(八)综合应用

主要是教师检查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练习题应以基础题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简明的认识,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体会

第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探索,使教师的“教”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探索问题、讨论解法促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即使是学困生,在教师的点拔下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评价,摆脱了单一模仿的学习方法。这种教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能体现个性差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第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活动量大,教学时间较难控制,刚开始运用这种教法进行教学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提不到点子上,需要训练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这些问题需在以后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08):34.

[2]林碧珍.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69.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