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与评价

2018-12-19 08:16:46王延赏初海超李浣青
卫生软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报酬资源配置

王延赏,初海超,宁 杰,李浣青,杜 汋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而中医医院是我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要机构,其发展水平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中医药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1]。数 据 包 络 分 析(Data De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非参数生产前沿面模型,作为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效率测量[2]。其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利用已知数据构造投入产出前沿面,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单位(元)进行相对效率的系统评价[3]。本研究应用DEA法,从我国2016年各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以及过去十多年的中医医院卫生资源入手,通过计算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横向和纵向2个维度对我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评价,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我国各地区中医类卫生资源为基础数据,由于未能获取西藏地区数据,故未将西藏列入讨论范围,其余数据均来源于2007-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1.2 指标的获取

利用DEA进行综合效率评估时,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对分析结果非常重要。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和同类研究经验,最终选取3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4-6]。

投入指标:选择中医类卫生机构数量作为衡量服务覆盖率指标,中医药全部人员数作为反映人力资源指标,床位数量作为体现设施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选择总诊疗人次作为衡量诊疗服务指标,病床使用率作为反映设施利用率指标。

1.3 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DEA的理论方法从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对我国各地区中医类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估。DEA包括多种不同评价模型,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使用CCR和BCC模型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其中CCR模型最适用于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进行效率分析[7]。

本文利用 DEAP 2.1 软件实现 DEA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类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横向评价结果

我国2016年各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情况如表1所示。将表1中数据带入CCR模型,经计算得到我国各地区2016年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效益值与松弛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和青海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有效,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为 1,且松弛量均为0,两地规模报酬不变,即卫生资源投入达至最佳产出值;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和新疆6地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弱有效,技术效率为1,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小于1,松弛量均为0,规模报酬递减,即6地卫生资源规模相对于其他各地偏大,产出增速低于投入增速;天津、河北、山西等其余22个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无效,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松弛量不全为 0,其中有16个省市规模报酬递增,剩余6个省市规模报酬递减,这22个省市均未达到最佳的规模状态。

CCR模型不但可计算各个省市的技术有效性,而且可根据各个省市的效率值和松弛量,得到各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目标值,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定量依据[7]。如河北省,相对于其他技术有效性生产单元,中医医院数投入冗余24个,床位数投入冗余3562 张,当投入指标不变时,达到 DEA 有效的床位使用率理想值为92.4%,见表3。

表1 2016年我国各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情况

表2 2016年我国各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益值与松弛量

表3 非DEA有效地区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投入产出的实际值与目标值对照表

续表3

2.2 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纵向评价结果

将我国2006-2016年中医医院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数据带入CCR模型,经计算得结果见表4。

表4所示,2007-2012年和2014年中医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有效,规模报酬不变,即卫生资源投入达到了相对最佳产出值;2006年和2016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弱有效,2006年规模报酬递增,2016年递减,这两年未达到最佳规模状态;2013年和2015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无效,规模报酬递减,即这两年的卫生资源配置在当前规模下所投入资源过多,资源投入增速大于产出增速。

表4 2006-2016年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益值与松弛量

3 讨论

3.1 提高区域规划力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据横向比较分析,22个省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相对效率无效,其中16个省市规模报酬递增,表明这些省市卫生资源投入增长的速度小于产出的速度。造成相对无效的原因主要是中医卫生资源投入较低,直观反映出中医药人才培养缺乏,同时映射出中医类其他卫生资源供给量相对不足。例如,近年来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市场需求显著增加,其需求量远远大于中医服务量,但投入资源不能满足该地区居民基本中医药卫生需求,在该基础上加大投入,产出会有更高比例增加[8]。因此,该类地区可以采取适当增加卫生资源投入量的方式,通过优化中医人才培养结构、增加财政支出,以保证中医药投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医疗卫生投入增长的比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中医多元办医的新格局。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控制规模。剩余6个省市规模报酬递减,表明投入过剩,这揭示当下一些中医医院盲目增加设备、人员的投入及机构规模的扩张以“追赶”西医医院,而忽略了合理优化现存卫生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现象[9]。应改变投入重点,加强管理和制度的改革创新,如完善中医医联体模式结构、实现优质与过量资源的涌动、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中医远程服务、构建“云医院”等新生措施,以促进投入分配的合理性与利用的高效性[10]。这不但需要政府对中医医院卫生资源建立合理评价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同时也需要中医医院对自身内部卫生资源的管理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创新化。

3.2 构建考核评价标准,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从纵向评价结果分析可知,2006-2016年,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有效的年份占绝大多数,仅2013年和2015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无效,且二者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显示卫生资源投入规模过大,而出现了大量冗余现象,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卫生技术人员、床位数的过剩,同时推测可能存在中医医院为吸引患者而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等情况。这提示要警惕近年来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不合理投入的风险,单纯增加卫生资源投入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产出效率,应将目光放在现有资源的优化与结构调整上,对规模加以调整与控制。而在目前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中西医结合的主流背景下,需尽快健全中医医院卫生资源服务的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的卫生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中医医院卫生资源结构的优化与配置效率的提升[11-12]。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报酬资源配置
没有西瓜的夏天,就像没有报酬的加班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唐县中医医院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4:04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医生的最佳报酬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39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
谁没领到报酬
生命与灾害(2013年1期)2013-04-09 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