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玲,周 舟,杨晓冬,邱玉琴
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是指妊娠期发生的血脂代谢、血糖代谢、高血压、肥胖等连续出现的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高龄肥胖高危孕妇比例增加,饮食搭配不合理导致孕妇摄入过多热量以及孕妇的运动量减少,GMS成为妊娠妇女临床常见的围生期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若不能及时干预和控制妊娠期间的代谢情况,将会给母体与婴儿带来诸多并发症。一般认为孕妇在妊娠期应早检查、早治疗,并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及调理,对提高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存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2]。
我国学者和医疗工作者针对GMS患者的干预效果(涵盖评价妊娠期代谢指标的控制程度及妊娠结局)进行了大量研究,目的是保障GMS患者代谢水平稳定、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我国以“妊娠”“代谢”“综合征”为主题的研究进行文献图谱学分析,梳理我国GMS研究现状与趋势。网络知识图谱法是一种可以发现、获取和探索知识的先进手段,也是情报分析技术中的文献计量学方法[3]。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采用可视化的方法对GMS研究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展示,探究现阶段国内GMS研究热门和发展脉络,为我国医疗学者后续研究GMS特征提供参考。
1.1 文献检索 本研究分析的文献均选自中国知网全部期刊。为了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检索“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研究文献,检索式为:主题=“妊娠”or“代谢”or“综合征”,发表时间为“1970—2017”,在全部期刊里共检出578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17-12-20。经初步筛选和辨别,最终纳入569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每篇文献数据条目包括“题目、作者及其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刊名、期、期刊编号”。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Figure1 Document retrieval flow chart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可视化学者陈超美开发的信息可视化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Citespace通过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探求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与知识拐点,并通过绘制图谱来分析和探测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沿。首先将有效数据转换并录入软件。因为文献发表年度为1970—2017年,因此将Citespace软件发表时间设定为“1970—2017”,时间分割为5,形成10个时区,设定阈值为(3,4,20;3,3,20;3,3,20),作者及其机构采用top N per slice=50。根据具体的内容选用相应的网络节点,分别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中每个节点表示1个关键词,如果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大,则其节点几何形状就越大,说明这个关键词在网络节点中越来越关键,同时由不一样的色彩年轮圈构成每个节点,每个时间切片由每种色彩表示,这个时间切片中关键词出现频率越多表明该年轮越大,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科学理论,在网络中起连接作用的是中心性较高的节点;选择节点类型为组织,通过软件计算之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组织和对应的GMS治疗的发表论文数目,分析作者的合作关系可以发掘该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学术亲缘关系,进而确定其核心的研究组织;Citespace软件中的膨胀词探测技术和算法: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相同时区中,通过探测关键词词频的时间分布,从大量的词中筛选出频次高的词汇,依靠词频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GMS的发展趋势[4]。
2.1 文献的时间分布特点 我国GMS研究开始较早,在1973年已有文献发表,之后我国GMS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态势。该领域年度发文量的演进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1973—1990年,即初步探索阶段,此期间发文量合计14篇;第2阶段为1991—2008年,即成长阶段,发文量迅速上升,平均每年以8篇的速度增长;第3阶段为2009—2017年,即成熟阶段,年均发文量在42篇以上,其中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发文量高达54篇(见图2)。
2.2 1970—2017年我国GMS关键词图谱分析Citespace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类型,在Threshold Interpolation前中后3个时间段c,cc和ccv赋值为3,4,20;3,3,20;3,3,20。软件计算耗费 8.346 s,共筛选出关键词连线53条,关键词节点34个,其中节点和连线共同组成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见图3)。高频关键词筛选结果见表1。
由图3可见,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形成了中心与外边区域相对均匀的关键词共现图谱,由繁多的高频关键词产生了较大范围的知识区域,经高中心性的关键节点将区域连接在一起,形成GMS研究知识网络系统及4个研究热点:(1)多囊卵巢综合征;(2)妊娠并发症;(3)妊娠;(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不同时间段代表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不同,说明我国医疗工作者和学者关于GMS的研究重点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2010年以前,关于GMS政策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2010年之后GMS治疗类研究文献显著增多,从GMS治疗观点的提出到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提出了GMS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思路和方法,且治疗方面至今仍是研究的热门(见表1)。
2.3 1970—2017年我国GMS代表人物与研究组织分析选择网络节点为作者,经Citespace计算后获得GMS研究代表人物可视化图谱(见图4)。从图4可见,代表人物节点散落,代表人物之间连接较少,说明代表人物之间合作较少,还没形成大规模研究团体。发文较多的代表人物是杨慧霞、孙伟杰、杨东梓、李予、王小华、王泽华、何玉冰、侯丽辉、刘佳、刘宇昆、刘笑芬、华绍芳、可海霞、叶佩仪、华苓、吴效科、吴秀玲、周玲、孔耀中、孙洪林、宣王益等。但从代表人物可视化图谱中可以发现有些作者的关系密切,已组成一些小团体;对其所属组织分析发现,大部分代表人物是师生、同窗、同事关系,表明部分研究组织形成了“GMS治疗”核心研究团体。
我国研究机构发表GMS相关论文数量见表2。从研究组织发表论文数目可看出,我国GMS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在排名前8名的机构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占了87.5%(7/8),其中前4名的机构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目前,我国GMS研究组织主要集中在高校与医院,今后研究组织机构可扩展至社区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GMS研究热点更倾向于日常生活指导,注重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身体锻炼,最终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表1 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高频关键词Table1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for research of GMS in China from 1970 to 2017
图2 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文献发文趋势图Figure2 Number of publications regarding GMS in China from 1970 to 2017
图3 1970—2017年我国GMS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Figure3 Visualization map of co-words of GMS in China from 1970 to 2017
2.4 我国GMS研究前沿 图5右上角显示的是由一组最新热点构成的研究前沿,其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从该图可以看到近10年我国GMS研究的前沿术语主要有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结局、胰岛素、肥胖、妊娠期代谢综合征、不孕、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来曲唑、GMS、促排卵等。
图4 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代表人物可视化图谱Figure4 Visualization map on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GMS treatment research from 1970 to 2017
表2 1970—2017年我国研究机构发表GMS相关论文数量(篇)Table2 Number of documents with GMS published by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from 1970 to 2017
图5 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前沿Figure5 Hotspot of China's GMS from 1970 to 2017
3.1 关键词热点分析 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产生了4个研究热点: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并发症、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胎儿期症状为宫内生长受限(IUGR)致使出生体质量较低;儿童期体质量突然增加,青春期症状为肥胖和月经失调;生育期呈现闭经、不孕,糖耐量低、脂代谢异常等,虽然经过治疗可以痊愈,但GDM、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宫内胎儿易发生IUGR。妇女绝经前后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概率大于正常女性,所以已将多囊卵巢综合征视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一[5-6]。迄今为止尚不清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祁冰博士根据中医防治理论,阐述青春期应调理身体、保持生育期排卵正常,避免妊娠期及多囊卵巢综合征远期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7]。妊娠并发症是指妊娠前或在妊娠期发生非妊娠引起的疾病。即使妊娠终止,疾病也可能一直伴随,如慢性高血压、肝炎、心脏病、糖尿病等。有学者研究孕妇体质、羊水、子宫肿瘤、贫血、高龄等因素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胎妊娠会增加妊娠并发症,极易造成两个新生儿预后不良,因此,双胎妊娠一般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孕妇的围生儿病死率比自然分娩围生儿低[8]。因妊娠并发症病因不明,关系到两代人身体健康,因此医疗工作者会有许多顾虑,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适当补充维生素B1、B6、C以及微量元素(锌、铁、铜),加强围生期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妊娠期营养状况的监测,使孕妇能合理均衡地补充多种营养素,均有助于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指妊娠20周以后会出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增多、抽搐、水肿及呕吐等症状,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自1988年学者RODGER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含有细胞毒性因子,血管内皮将会被激活、产生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迄今为止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因有免疫理论、胎儿及母体相互作用理论、氧化应激理论、滋养细胞与胎盘缺血理论、母体理论、遗传理论、环境及其他原因[10]。有学者将中医活血化瘀、益气化瘀学说引入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探究形成妊娠疾病血淤症原理,同时根据不同药物相互作用特点,筛选化瘀药物,拓展了GMS的治疗思路[11]。
由于饮食含糖量及总能量太高导致营养不合理,高龄孕妇逐年增多,孕妇运动量不够,以致患GMS的孕妇数量越来越多,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严重危害[2]。目前对引起代谢综合征的确切原因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多数医疗工作者认为与孕妇机体肥胖、机体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糖代谢异常有关[1]。
3.2 作者之间、跨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欠缺1970—2017年我国GMS研究发文较多的代表人物是杨慧霞、孙伟杰、杨东梓、李予等,GMS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居发文量前4名的机构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发文数量最多的是杨慧霞教授团队,其主要研究领域为GDM,团队认为GDM与母体、婴儿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我国女性GDM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且近年来患者数量增多,可借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提高GDM的诊断准确性;提出治疗GDM应首先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干预,若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重视产后访谈与记录,总结治疗优缺点,最终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杨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孕妇产后出血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若前期进行预防,则可降低由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病死率;期望我国妇产科与国际接轨,制定相关规范;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完善胎儿医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红利,加强学科互相交流[12-13]。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发文数量最多的是杨冬梓教授团队,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和卵巢功能,团队应用不同表征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得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不同,但是存在胰岛素抵抗指标异常的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概率显著高于指标正常者;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micro RNA表达谱存在偏差,其可能诱导疾病的发展。杨教授认为排卵诱导药物可诱导排卵、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方案和促进人工授精;结合不同药物的疗效、不同年龄患者及不同卵巢储存功能,选取对应的药物和调整剂量,寻求促进排卵方案,尽量防止发生排卵诱导药物并发症[14-15]。
(3)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华苓教授团队,其擅长应用中医方法治疗妇科内分泌相关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功能性不孕等,按照中医学相关理论,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一般表现为生殖功能下降与月经紊乱,认为与肝郁有关。华苓教授结合之前学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研究成果,认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口服降糖药[16-17]。
(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侯丽辉教授团队,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及不孕症等疾病。侯教授根据40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恢复肾功能、补肾活血化痰、借助西医检测结果对症下药、利用中医思想“两补一通”补肾调法及调理治未病;团队根据针刺(腹针、电针)治疗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经验,认为早期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寻找长期口服药物以外的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案[18-19]。
综上所述,通过可视化图谱,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我国GMS的研究情况。国内诸多学者及机构一致认为GMS是一项长远的研究课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未来GMS的发病机制才得以明了。为了推动GMS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可加大跨地域、跨机构的科研合作,优势互补,研究组织机构可扩展至社区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GMS研究热点更倾向于日常生活的干预,注重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身体锻炼,最终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本研究局限性:
(1)限于政策执行时间和资料的可获得性,本研究借助可视化方法对“妊娠期代谢综合征”进行研究,但因期刊收录、偶发事件等导致难以全面收集文献。(2)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图谱,但由于样本量所限,以及早期文献没有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可视化图谱与实际会有所偏差。(3)由于本研究的检索范围局限,加之纳入文献存在较大的方法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选择偏倚,且未对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今后类似研究需扩大文献检索面,并综合其他文献分析方法,以全面、深入地进行文献信息挖掘和分析。
作者贡献:冯玲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周舟进行可行性分析、统计学处理与文章修改;杨晓冬、邱玉琴负责质量控制与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