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景园林专业《空间构成》课程学习的几点体会

2018-12-18 18:18杨凡,郭婷婷
吉林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成果风景园林教学方式

杨凡,郭婷婷

摘要:《空间构成》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后期的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承启作用。本文通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视角,探讨《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并对团队合作、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教学方式进行总结。

关键词:风景园林;空间构成;教学方式;教学成果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上“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设计3.0语境下暗默知识的传递研究》(编号C-b/2016/01/33);徐州工程学院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设计3.0语境下PBL教学模式研究——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编号YGJ1724)

中图分类号: TU986-4;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64

1课程教学方式

1.1课堂讲授方式

《空间构成》不同于传统必修学科,是对立体空间的想象、对美的设计创造。教师在这门学科中扮演的是策划者的角色,职责是点拨、唤醒、鼓舞,激发学生潜能。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空间构成》学科传达的是对美的认知,对美的塑造。教师展示作品,简述灵感来源,不仅告诉学生作品的美,也要简述设计者在设计时美感的来源,为学生提供思想路线指导。随后提出需要进行练习的设计主题,剩下的任务交给学生即可。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作思维给予了极大的自由。设计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比的就是创意,拼的就是动手能力。

1.2团队写作,共谋发展

设计是需要团队的,单打独斗式的设计总会存在各种问题,合作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尤其是设计类学科,因此,教师强调团队合作,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出主题,由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头脑风暴、思维撞击,共同协力完成方案设计,图纸绘制以及模型制作等。

2 课程教学效果

2.1设计思维的启蒙

在接触风景园林专业以前,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美术、设计专业基础的,他们对于“美”虽然有着自己的认识,但认识很薄弱,没有理念、没有逻辑。通过课程的学习,通过对于 “美”的理念的传达、作品灵感来源的讲述等,体会到作品带来的心理感受、作品带来的启发以及作品的实际用途。创造的“美”不仅来自于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也来自于经验。通过观察、体悟名家大师的作品,在心里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2.2团队协作的新认知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相启发,思想间的碰撞是成“幂”次上升的。团队合作的流程应该为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行动。

倾听是思想火花的导火索,导火索甚至可以引发一场“思维大爆炸”,一个绝佳的设计由此诞生,不经意间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质疑不是批评,是对他人思想方法的改进,完善其不足之处,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在质疑的同时,自己的思维逻辑必然也会有所提高;评价,团队经过一番思想碰撞,必然不可能只产生一个方案。对方案集中讨论、评价,选择最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整合,方案确立之后,分工。人才各尽其职,发挥个体优势,量变引起质变,完备团队优势;行动,方案是否具有可实施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意再好,思路再广,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通过图纸和模型表现出来。只存在于脑海和语言中的方案,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团队设计、创造出的价值要高于个人设计的价值。

3课程教学建议

3.1设计主题应贴合学生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设计主题应更“接地气”,更加地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会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高,设计出的作品质量则会提升。

3.2作品评定要打破思维定式

许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创造力差。因此,在冲破思维定式,打破思维上的“枷锁”,大胆开拓、放手去创造,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以后,希望对于作品的评定也能够打破传统的审美,打破常规的思维认知,从而获得肯定。当然这不意味着作品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设计时,仍需要注重作品的和谐,颜色、形状、构成讲究平衡,在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具有舒适感。作品也是有灵魂的,节奏美、韵律美就是灵魂元素。

4结语

《空间构成》不同于傳统学科,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着明显区别,不存在“标准答案”。《空间构成》强调“美”带来的心理感受、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创造。将元素在三维空间中按某种规律或理念进行组合,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空间构成》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锐意创新,通过作品展示、作品解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任务的下达及分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祁萌.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2]金萱.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07).

作者简介:杨凡,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郭婷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教学成果风景园林教学方式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注重教学成果转化,拓展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的实效性
服装 CAD一体化教学课题论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