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研究

2018-12-18 08:59周文宁李丹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初中生

周文宁 李丹红

〔摘要〕人际交往互助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或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助、共同发展的心理和社会关系。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能力测验(ICQ)和情绪类型测验(ETT)对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917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年级间差异显著;(2)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和学习成绩不存在相关关系;(4)不同情绪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差异。

〔关键词〕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25-04

一、 引言

人际交往互助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个体人际交往互助能力的发展对其生活和学习适应以至未来的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和现实意义。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一边敏感地关注自身的变化,一边不断地调整与周围人的互动模式,在过度重视自我感受的同時又试图与他人建立平等、成人式的交往模式。同伴互助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哈吐普(Hartup)提出垂直关系(vertical relationships)和水平关系(horizontal relationships)这两个概念,垂直关系是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力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与教师)与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其性质具有互补性,即成人控制,儿童服从;儿童寻求帮助,成人提供帮助。水平关系是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其性质是平等的、互惠的[1]。利维特(Levitt)等人认为到了青少年时期,儿童将同伴当作感情支持源的程度明显增长。因此,同伴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为了维持与同伴群体的良好关系,融入群体圈子,青少年会尝试表现出互助和协作行为,而这一行为反过来又会满足青少年的自我尊重和有归属感等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个体常能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4]。由于社会领域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研究者对人际交往能力结构的探索与验证很难达成一致。Kelly等以大学新生为被试经过因素分析得到有效交流的四个心理成分,共情、责任感、成就需要和高效性[5]。Buhrmester等同样以大学生为被试探索并验证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发起交往、施加影响、提供情感支持、自我袒露及冲突解决五个维度[6]。他们据此结构所编制的人际关系能力问卷被广泛使用。国内学者对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后,把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划分为3个方面(交往动力、交往认知和交往技能)和10个维度(交往欲望、交往主动性、交往重要性认识、交往原则认识、交往知识认识、沟通能力、提供支持能力、影响能力、情绪能力和适应能力)[7]。相关研究均涉及情感模式和行为倾向两个基本层面。本研究中将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界定为人与人之间,为了实现共同利益或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助、共同发展的心理和社会关系,是一种蕴含情感因素和行为模式的复合式的综合关系。

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受到来自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升学的压力,在中学阶段,师生重视学业成绩,轻视人际交往,无形中阻碍了人际交往互助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人际交往互助能力从小就缺乏锻炼,加上父母长辈的娇惯溺爱,造成了学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烈,不愿意主动去迁就和理解他人,使他们在遇到人际交往互助关系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多半采用回避策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的特点,以便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增强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导心理老师、班主任等学会对学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科学合理的人文环境。

本研究假设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存在年级、性别、学习成绩、个人情绪类型差异。王英春等对我国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的系列研究证实,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不同人际交往能力的中学生在友谊质量上呈现显著差异;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其人格具有一定联系,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能力有重要影响[3]。而不同的情绪类型表明青少年在面对负性和压力事件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反映其在人际交往关系的差异。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三个年级(七八九)学生为被试,根据学校班级的数量随机抽取18个班,其中每个年级分别抽取6个班,包括三个实验班和三个普通班。此次调研,共发放2214分问卷,回收1935份,剔除含有缺失值以及极端值的个体,剩余有效问卷1917份,有效率为86.59%。其中男生966人,女生951人,平均年龄14岁。

(二)研究工具

1. 人际关系能力测验

测试采用王英春等人修订后的人际关系能力测验ICQ问卷[8],五个因子分别是“发起交往”“提供感情支持”“施加影响”“自我坦露”“冲突解决”,一共35个条目,主要测试包括人际互助关系在内的中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如“我能以合理的方式处理冲突而使双方都感觉比较舒服”“我能帮助别人解除压力或处理棘手的事情”等。问卷采用5点计分方法,从“比较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为1~5分。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GFI、NNFI和CFI均大于0.85,RMSEA为0.05;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能够将有无互选朋友的被试进行区分;问卷总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分半信度为0.89,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70~0.81之间,分半信度在0.69~0.79之间,重测信度在0.63~0.82之间。

2. 情绪类型测验

测试采用情绪类型测验,三个因子分别为“理智型”“平衡型”“冲动型”,共30个条目,主要测量学生情绪类型,如“你生活里的一个重要关系破裂了,你会”“你是否因内疚或后悔而痛苦?”等。问卷采用3点计分,总分范围在30~90。

3.研究程序和数据分析

采用班级团体施测,由接受培训的主试按统一的测试指导语实施,要求被试统一在电脑设备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采用SPSS20.0录入原始数据并做相应分析。

三、 结果和分析

(一) 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年级差异比较

如表1所示,七年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3.66±17.57,八年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8.35±17.86,九年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6.35±17.35;总体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6.04±17.6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5.46,p= 0.004<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八年级与七年级得分均值差为4.69±1.43,p= 0.003<0.05,存在显著差异。

(二)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性别差异比较

如表2所示,三个年级的男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6.87±17.69,三个年级的女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5.20±17.64,总体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6.04±17.6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方差齐性,显示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0.004,p= 0948﹥0.05)。表明了全体男生与全体女生在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显示,八年级男生和七年级男生的均值差异为6.60±2.03(p=0.016<0.05),表现在人际互助关系水平上,八年级男生优于七年级男生;九年级男生和七年级男生的均值差异为5.69±1.97,(p=0.045<0.05),表现在人际互助关系水平上,九年级男生优于七年级男生。

(三)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如表3所示,三个年级的成绩优异的被试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7.17±16.78,三个年级的成绩一般的被试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4.95±18.45,总体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6.04±17.6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方差齐性,显示成绩优异生与普通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差异(F=3.66,p= 0.056﹥0.05)。表明了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和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 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与个人情绪的关系

如表4所示,理智型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98.33±19.18,平衡型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2.76±17.71,冲动型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32.85±15.14;总体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测验的得分为126.04±17.6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存在显著的情绪类型差异(F=5.46,p= 0.004<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平衡型与理智型得分均值差为24.42±6.23,p= 0.001<0.05,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型与理智型得分均值差为34.520±6.96,p= 0.00<0.001,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型与平衡型得分均值差为10.10±1.18,p= 0.000<0.001,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初中生人際交往互助关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八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优于七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通过调查访谈发现,七年级学生处在初中的适应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往往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性增强,以及经过教师对学生的团体与个人的人际关系辅导,八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都有更好的表现。而九年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学生面临着很强的学习压力,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烦躁、焦虑、不安等情绪,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从而降低人际关系互助水平。因而呈现出八年级学生的人际互助关系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该重视,对于七年级学生,教师应该关注其入学的适应状况,进行团体和个体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建立更好的人际互助关系;对于九年级学生,教师应该多进行压力应对的教育,使他们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压力,更好地调节人际关系,增进同学间的人际互助,这样对他们学习生活也会更有帮助。

(二)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八年级男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优于七年级男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九年级男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优于七年级男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经过班主任提供的案例分析以及调查研究发现,男生女生都会面临人际关系的烦恼,特别我校住宿人数居多,很多学生在一些生活问题上容易产生矛盾,班主任可多在班会课上进行人际关系以及解决人际冲突技巧上的辅导,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在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三)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与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上,成绩较好的同学与成绩一般的同学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在人际关系上会面临相似的问题与烦恼,在这个时期,同伴互助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也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在辅导学习的同时,也要多加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不能忽视。

(四)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与个人情绪类型存在显著差异

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与个人情绪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冲动型学生的人际互助关系优于平衡型与理智型学生,冲动型学生情绪情感更为丰沛,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为热情,对同伴的情感支持、施加影响与冲突解决方面表现得更好。但要注意,冲动型学生情绪起伏较大,也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平衡型与理智型学生相对来说情绪较为平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比较冷静、理智,人际互动相对减少,但同样人际冲突也相对减少。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开阔的心胸和处理人际冲突的勇气,进行基本沟通技巧的培训,鼓励他们多接触他人,要学会大胆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助关系;而性格外向的人一般自我主张较强,容易忽视他人的情绪感受,要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与感受,避免无意识地伤害他人和引发冲突的情况发生;对于那些性格敏感的学生,要进行各种提高自信心的训练,使其掌握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勇敢。

五、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年级间差异显著,在情绪类型上也体现差异。(2)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学习成绩也无相关关系。人际交往互助关系可以通过校园教学氛围营造和方法引导以及教师支持得到改善和提升,学校应重视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的培养,以课堂教育为主导,建立和完善教育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适应教育机制,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提高人际互助关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该局限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对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帮助上,应该全方面地开展各项工作,如组织心理测验,了解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个体及团体咨询、书籍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疑惑,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而且,要从新生入学开始便进行引导和人际互助教育,使学生在这种友好互助的氛围中,产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形成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学业成绩和学校适应水平。

六、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的内容仍不够深入,结合案例研究与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城乡情况、是否离异家庭等,这些学生的背景状况都可以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内容。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对于学生的背景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家庭背景状况对学生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的影响,从而更清晰、全面地阐述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情况。另外,本研究的范围仍有局限,研究被试集中在我校初中学生,我校学生大部分是阳江地区成绩相对来说较为优秀的学生,类型与人数上仍不够充分,如在研究学习成绩与人际互助关系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如果能扩大研究范围到阳江市其他地区学校初中学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原始数据,这对研究结果的推广有更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

[2]H.T.利维特.现代管理心理学[M].方展画,刘纯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88.

[3]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與友谊质量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9( 2) :75-79.

[4] William Mb,AndREw Fn,WillaRD Wh. The company they keep:Friendship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426.

[5] Kelly C W ,&Chase; Lj.The California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An Exploratory Search for Factor Structure.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Chicaga,Illinois,1978,4:25-29.

[6]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T,et al.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5(6):991-1008.

[7]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9,32(5):1078-1081.

[8]王英春,邹泓,屈智勇.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CQ)在初中生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32-34.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阳江,5295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