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养殖乌鳢的病害发生原因及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2018-12-18 15:17洪培辉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乌鳢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洪培辉

摘  要:乌鳢又被称之为乌鳢、乌鱼、火头鱼等,是常见的食用鱼之一。乌鳢的生长速度较快、含肉率较高、营养丰富,同时也具有祛瘀生新、滋补调养的功效,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药用价值。我国人工饲养乌鳢的现象较普遍,但是在水库养殖乌鳢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较多的病害问题,导致乌鳢的产量受损。为此必须要针对乌鳢的生物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乌鳢的养殖技术,加强对于乌鳢疾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乌鳢;生物特征;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54

1     乌鳢的生物特征

由于乌鳢生活在湖泊、水沟、沼泽等静水区域,乌鳢对于水质水温以及其他的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1]。即使其他鱼类无法生存的环境下乌鳢也能够进行生存。通常在水库养殖乌鳢的过程中,要保证水温在0~41℃左右,最佳的温度为26~28℃。

乌鳢具有耐低氧的特点,即使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也能够生存。在缺水的状态下乌鳢可以直接将头浮出水面,通过鳃器官进行呼吸。即使在少水或者离水的情况下乌鳢也能够通过腮部以及体表进行呼吸,但是要保证乌鳢的体表湿润。由于乌鳢的独特生理特征,乌鳢经常可以跳出水面,并且发生逃跑的问题。在水库养殖乌鳢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地预防乌鳢逃跑。

2     乌鳢常见的病害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

2.1     出血病

出血病作为乌鳢培育以及成鱼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具有高爆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通常出血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并且当水温在27~30℃左右会发生大规模的发病现象。水质恶化、水中的氧气含量变低,透明度变差等因素,导致出血病爆发的主要原因[3]。在爆发出血病的过程中,乌鳢的鱼鳍、腹部和尾部会出现明显的血斑,并且乌鳢的眼球比较突出,眼眶含有出血的症状。通过解剖观察来看,黑鱼肝脏处会发现明显的出血点,并且肠道内无食物。在防治出血病的過程中,必须要确保水库的水位,并且要适当地提高换水次数,从而有效地保证水质健康。在发病率较高的季节,要积极做好适当的预防消毒措施,通常情况下通过使用生石灰、强氯精、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药水进行喷洒,能够有效地消除出血病病菌。喷洒要确保每15d进行1次,并且要将这些消毒药轮流使用,避免出血病病菌出现抗性。

2.2     白皮病

白皮病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并且集中在6—8月份爆发。主要发生的原因在于鱼体碰撞或者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水质恶化,或者在水库中施放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白皮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给鱼体造成感染。白皮病一旦发生,可能致死率达到50%以上。并且白皮病的发病时间快、治疗病程非常短,通常只有2~3d的时间[4]。白皮病的主要症状会不断扩散,而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在白皮病严重爆发时,会造成乌鳢的尾鳍腐烂或者残缺导致病鱼的游动不平衡,在水面出现头部向下、尾部向上的垂直游的方式,直至死亡。

白皮病的防治措施通常要在发病的水库内利用漂白粉或者是0.3mg/L的二氧化氯消毒药水进行全水库泼洒。

2.3     腹水病

腹水病是严重威胁乌鳢的疾病之一,因为腹水病的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以及死亡率高,属于细菌性传播疾病的一种。通常情况下腹水病主要爆发在夏、秋季节,并且在水温20~32℃时爆发严重。

在感染腹水病的过程中,病鱼会出现不进食的情况,并且通体发黑。大多数的病鱼会在水库旁边的水面慢慢游动,还会出现皮下积水的问题,导致腹部胀大、肛门红肿。通过解剖观察能够发现,病鱼的腹部出现清亮或者淡红的特征,并且肝脏呈现土黄色。

针对腹水病的防治,应该定期在水库投放消毒药物,可以通过投喂药饵的方式起到内外消炎的作用,还可以运用消毒药物的强氯精、二氧化氯以及二溴海因等进行全水库泼洒[5]。也可以投喂氟哌酸或者土霉素等饵料进行拌服,通常情况下投喂3d左右,会起到明显的治愈效果。

2.4     水霉病

水霉病主要影响乌鳢的受精卵以及鱼苗。主要原因在于水质环境恶劣以及水温较低的问题,很有可能造成鱼卵的大量死亡,尤其是在阴雨天气,水霉病会大量繁殖。水霉病爆发的主要症状是在病菌入侵到病鱼体内之后会逐渐蔓延,导致病鱼的体表粘液增多,病鱼发生焦躁或迟钝的情绪,并且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问题。

针对水霉病的防治主要通过运用药物消毒孵化池的方式,通过保持孵化水体的清新,并且要保证鱼卵不离水。在捞卵的过程中应该要尽量轻捞轻放,避免鱼卵受伤[6]。同时在苗种仟捕的过程中要尽量轻拿轻放,避免鱼苗受惊。在放苗之前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苗5~10min,能够有效预防水霉病。

2.5     小瓜虫病

通常小瓜虫病爆发在春秋季节,并且对任何年龄的乌鳢都会产生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小瓜虫病通过借助孢囊以及幼虫进行传播。小瓜虫的幼虫的破坏力较大,但是随着幼虫的生长会导致侵蚀能力减弱。在水温15~20℃左右时小瓜虫病爆发率较高。

在感染小瓜虫病之后,乌鳢的鱼体表面以及鱼鳃瓣上面会布满白色的斑点状以及孢囊,肉眼能够直接观察。在感染严重时鱼体表面会覆盖一层白色的薄膜。病鱼会出现动作缓慢、漂浮在水面的状况,最后病鱼会因为呼吸困难死亡。

对小瓜虫病的防治,要用生石灰对水库进行消毒处理,从而有效地杀死小瓜虫体孢囊。还要加强放养密度的管理,通过合理的密度强化病鱼的体质。可连续2d泼洒0.3~0.5mg/L的亚甲基蓝能够有效缓解病症。

2.6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主要发生在乌鳢的幼苗阶段,主要集中在4—7月份。当水温度在20~28℃时会导致车轮病严重爆发,主要原因在于水库的水质不良或者是饵料不足等。如果水库放养密度过大,甚至在连续阴雨天气情况下也会引发车轮虫病。在感染车轮虫病后,病鱼表面的黏液会明显增多,并且出现“白头白嘴”的状态。在病鱼游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水中出现翻滚、打转的情况,最后因为身体瘦弱、呼吸困难而死。通过解剖能够发现病鱼的鱼鳃和体表会出现大量可见的车轮虫[7]。

对车轮虫病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0.27mg/L的硫酸铜进行全水库泼洒,如果是在高温季节,可以减少硫酸铜的浓度,并且要保证连续泼洒2d以上。

2.7     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每年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主要集中在秋冬春季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孢子虫会寄生在鱼的头部和体表会出现大大小小肉眼可见的乳白色孢囊,呈现出米粒状孢囊,寄生部位也会出现严重的充血现象,而且一条病鱼体内孢囊数量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

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孢子蟲病,必须要使用生石灰清理清洗水库,并且尽量消除淤泥中的孢子。在发病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续拌服“孢杀”3~5d即可将全部的孢子消灭,也可以利用灭虫精进行泼洒,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在灭虫精泼洒3d之后,可以利用强效点进行泼洒,巩固治疗效果。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乌鳢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常见病虫害的主要发病时间和发病特征,并且明确了发病的原因,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减少乌鳢的疾病发生,提高乌鳢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鳢存琳.养殖乌鳢三种饵料投喂效果对比试验[J].中国水产,2018(03):94-96.

[2]杨移斌,宋怿,杨秋红,等.乌鳢(Channa argus)源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02):194-202.

[3]鳢云梦,郑侠飞,王岩.浙江省池塘养殖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和养殖环境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8,45(01):

11-17.

[4]汪婧瑜,张业辉,张友胜,等.乌鳢短肽螯合铁的制备及其结构特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8,34(01):188-194.

[5]原居林,郭建林,刘梅,等.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05):534-543.

[6]周宣宣,程晓通,彭禛菲,等.低盐腌制对乌鳢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03):286-291.

[7]尹文林,姚嘉赟,盛鹏程,等.敌百虫在乌鳢体内和水环境中的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06):

41-42,143.

猜你喜欢
乌鳢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珍贵水产养殖品种
——白乌鳢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