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明
摘 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农业发展趋势,推广大棚早春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实施水旱轮作,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农业增收提供一种新型栽培模式。
关键词:大棚早春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技术;延平区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47
延平区地处福建省中北部,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区一般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或冬春播种一单季晚稻,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利用多年种植西红柿的特点,发展露天栽培西红柿—晚稻的栽培模式,由于连年栽培,2005年终于疫病大暴发,造成西红柿大面积绝收。2006年以来,延平区西芹镇开始探索大棚早春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现该栽培模式已逐步成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由原来的一个村6hm2发展到全镇的10个村150hm2并成立了“绿圣”果蔬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县、市、区发展大棚早春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达600hm2。该栽培模式既能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又能提高经济收入,使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取得协调发展,对调整闽北山区种植结构,加快农民脱贫步伐,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起到重大作用。
大棚早春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生产结束后所剩的大量肥料供水稻吸收,充分利用剩余肥力,解决养分失调的状况,而种植水稻能使侵害西红柿的病菌得到大幅度减少,减轻病害发生程度[1]。根據2016、2017年大棚早春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的调查结果,以667m2计算(下同),该栽培模式可收西红柿6000kg,晚稻500kg,按西红柿平均价2元/kg计算,西红柿产值达12000元,扣除平均竹架大棚、农膜成本约1000元(按3a折旧算)和大田生产成本约1000元,加上晚稻纯收入约600元(稻谷产值1200元,化肥、农药、种子等约600元),该栽培模式纯收入达10600元,是农村农业精准扶贫的好措施之一。同时,该栽培模式能使土壤总孔度增加,土壤较为疏松,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的生长[2]。水旱轮作是近年来针对连作障碍问题开发应用的轮作栽培模式,其技术应用简单,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且对后茬蔬菜产量和品质也有一定提高,可以较好解决连作障碍问题[3]。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该栽培模式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本文根据闽北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笔者多年的探索实践,将该种植模式大棚西红柿连作晚稻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大棚西红柿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在当地近年来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早熟耐弱光、抗病性强的品种为:美国红之星,美国红帅,浙杂809,上海 903等优良品种。
1.2 播种时间
一般于11月中旬—12月上旬用营养杯在小拱棚育苗,苗期30d,苗高15cm,选择晴好天气将苗假植在小拱棚内,假植期为60d,于2月中旬—3月上旬,大田断霜后定植在大棚内,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收获,至6月中旬结束。
1.3 苗期管理
越冬苗处于小拱棚保温情况下进行,苗龄长,应注意棚内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的控制,防止徒长成高脚细弱苗,应利用晴天揭膜炼苗,及时移苗假植,施肥以磷钾为主,氮肥次之。
1.4 定植要求
定植前15d,结合翻地施腐熟有机肥45000kg/hm2左右,三元复合肥600kg/hm2作为基肥,开沟条施起垄,喷洒除草剂,平铺地膜,大棚盖膜增温,选择晴好天气开始定植,定植密度为37500株/hm2左右。
1.5 大棚管理
1.5.1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是西红柿丰产的关键,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应掌握以下4个时期:幼苗成活后施浓度为15%腐熟人粪肥7500kg/ hm2;第1花穗的花期,在2棵间挖穴施入尿素75kg /hm2、氯化钾75kg/hm2;第2花穗初花期,施20%人粪肥15000kg/hm2、氯化钾75kg/hm2;第4花穗初花期,施肥同第2次。追肥以第3、4次为重点。西红柿开花期、结果期正值雨季,应做好开沟排水防止涝害。其需水要求是苗期控,开花结果期要充足水分,但不能涝渍。
1.5.2 植株调整
为促进早熟,春季大棚西红柿通常采用单干整枝法,为防止植株无限生长,当出现第4花序时,将顶芽摘除,让侧芽持续结果。当植株长至30~40cm时,应插竹竿搭成人字型,用尼龙带固定支架,并于晴天下午将枝蔓轻扶绑于架上,每长一次花序扎绑1次。为保证大棚西红柿低温期安全座果,须采用番茄灵点花,在初花期时涂花柄或用2.4D10~20ppm浸花,为避免重复,可在苗中加颜料以示区别。
1.5.3 病虫害防治
大棚西红柿因棚内湿度大、温度高,极易发生病虫害,主要有青枯病、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脐腐病、蚜虫等。其防治方法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规程要求,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安全、环保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脐腐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缺钙引起,可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喷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 连作晚稻栽培技术
2.1 选择生育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挖掘增产潜力
由于西红柿采收后才能连作晚稻,所以应尽量采用育苗移栽、机插秧等栽种方式,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延长生育期,提高单产;同时,由于西红柿生产季节用肥量大、后茬肥力足,故所选晚稻品种还必须具备耐肥、抗倒、熟期适中、丰产性好的特点。经过多年的试验,延平区通常选用中浙优1号、8号,特优175,甬优9号等品种,延平区西芹镇主要推广中浙优8号。
2.2 适时播种
播种期安排在6月15日,种子用清水浸种8~10h,再用氯 300~500倍浸10~12h,用清水清洗后催芽至露白播种,采用湿润秧方式,秧田用种量10~15kg/667m2,播种时分畦定量匀播稀播。
2.3 秧田管理
前期肥料要充足,播种前1d秧田用45%三元复合肥15kg/667m2,一叶一心期追施尿素5kg/667m2,移栽前5~7d施尿素5kg/667m2,同时,根据秧苗生长情况控制水分,一般白天灌水到畦面高度,晚上將水排放到半沟状态,插秧前3d要做到排干畦面积水;秧田期要加强对水稻蓟马、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2.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控制在25~30d,因大田前作为西红柿,田间肥力水平高,秧苗可以适当稀植,控制合理密度,以培育壮苗,一般密植规格为20cm×23cm,丛插2粒谷,每667m2插1.5万丛。
2.5 科学水肥管理,培育高产群体
由于大田前作为西红柿,田间剩余肥力较足,施肥时应掌握控氮增磷钾的方法。在生长前期主要施用速效氮肥促进秧苗生长,中后期则要结合施用氮钾肥,促进茎杆强壮,穗粒饱满。一般秧苗移栽后7d进行锄草,结合中耕锄草每667m2追施25kg碳酸氢铵和25kg过磷酸钙;移栽15d可用25kg/667 m2水稻专用肥(氮钾肥)促进根茎生长;在幼穗分化Ⅱ-Ⅲ期时,可施用尿素6.5kg/667m2,氯化钾7.5kg/667m2作穗粒肥;为了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可在破口抽穗前667m2用磷酸二氢钾150~200kg兑水50~60kg结合病虫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在水分管理上,移栽后应深水返青,浅水促分蘖,适时烤搁田,生长后期干湿交替。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当地连作晚稻主要病虫害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由于实施了水旱轮作,一般发病较轻,其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预测预报,当三化螟枯鞘率达5%、稻纵卷叶螟田间虫苞15~20个/百丛,稻飞虱苗期300~500只/百丛、穗期800~1000只/百丛时,可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移栽前每667m2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g+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g兑水30kg喷雾,预防稻叶蝉、稻飞虱、稻蓟马、叶瘟等;分蘖期每667m2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150g+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0g+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g+50%杀螟硫磷乳油100mL兑水75kg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始穗前可用爱苗、三环唑、多菌灵等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灌浆后不再施药,减少农药残留。
参考文献
[1]蒋义彩,郑晓微,王秀珍,等,“水稻——大棚番茄”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3):13-14.
[2]徐少波.大棚蔬菜——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1998(1):33-35.
[3]杨蒙立,王燕,王波,等,蔬菜水旱轮作模式的研究应用进展[J].长江蔬菜,2015(2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