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玉
摘 要:我国稻米、鱼类养殖历史悠久,经过了多年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固定的养殖体系,并且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稻渔养殖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粮食问题成为一大难题,再后来随着粮食问题引发一系列粮食改革,人们已经从当初的“只求温饱”到现在向着更健康更绿色的粮食种植方向发展,然后进行多次改革,因此,本篇文章对稻米鱼类综合养殖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万望采纳,让我国的稻鱼养殖技术不断发展提高。
关键词:内涵特征;发展情况;绿色稻米及政策建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46
稻渔综合养殖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这种运作模式带来的是一场农渔业的改革,这种新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进行了多次变化。
1 内涵特征
稻渔综合种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土地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利用稻田的适当土地环境资源进行合理的水产养殖,达到“粮地不相争”、“田水两用”的目的,从而达到“粮鱼双收”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农渔民经济收入的目的。这种种植和养殖在一起的运作模式摆脱了以往的“粮歸粮,鱼是鱼”的单一产业结构,在这种产业模式下,渔转农的道路顺畅许多,渔民扶持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农业发展带来的诸多便利,稻渔综合养殖这种运作方式带来诸多便利,例如:能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收入、促进产业融合等。
而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各项专业,各项领域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逐渐的适应社会,不断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例如稻田养鱼与有机稻种植相结合,可以让其观赏性提高,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让其在赚取农渔业利润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业。
2 发展历史
稻渔综合养殖就是说二者混合,在稻田中进行养鱼行业,达到一水两用,相互利用,达到互利双赢的结果。我国在刚开始建国的时候,发展特别困难,那时候的人们自身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并且思维意识还停留在要重视粮食种植,对于渔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后来逐渐的开始了稻渔综合种养这一新模式的发展,并对其格外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产业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该行业从业者收入不断上涨,更重要的是能让环境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稻渔综合种养这项产业模式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各个政府部门,开始了对该项产业模式的密切关注,也让稻渔综合种养这一模式发展的速度更快,让农渔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不断的进行融合。
而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这一产业模式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和优化。在稻渔综合种养未出现之前,人们的种植业与渔业是完全不相关的,改革开放30a以来我国的稻渔种养发生了几次大的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这次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四改”,改变以往单一的种植理念、改田间设施、改放养技术、改粗养为半精养。主要解决山区的“吃鱼难”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这次改革的特征往前迈进一步,把半精养改为精养,想要达到稻与鱼高产量的目的;在2005年以后开始这次的特点是稳住产量,增加收益。
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者完全不相干,这也是我国几千年下来的“传承”。种田肥料使用化肥,导致土地与水资源严重污染,地下水里充满大量化肥残留,有人说“地下水抽出来可以当肥料”鱼类养殖业,在养殖的时候只用鱼饵,鱼饵利用率低导致水中残留物增加,更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而且这种养殖方式产量也不高,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于是这就使得人们向新的产业方式迈进。顺应时代的召唤,生态农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种产业方式抛弃了以往的单一种植结构,达到产量高,作物效率高的要求,而我国又是渔业大国,之前的“吃鱼难”问题也已解决,我国也就正式向种田养殖业进军,稻渔综合养殖由此提出。
现在稻渔综合养殖从一开始单一的把鱼放进稻田中养殖到现在的多种混合养殖有了很大的改观,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现在不仅仅是南方地区,东北,西部一些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也都进行了改革而且取得良好成就。
3 新型产业结构优点
现在,“养鱼稳粮”成了农业的重点工程,这也是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身。与此同时农场新的稻田养殖技术正在兴起,与20世纪的传统稻田养殖技术相比,稻田种养新技术在很多地方都有差距。传统稻田养殖技术设鱼溜鱼沟占稻田20%~30%,水稻栽植是常规的最高1.2万穴,养殖对象也是普通的鱼类,而且依旧使用化肥和大量农药;与之相对的,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没有鱼溜,鱼沟占稻田的5%,实行大垄双行,一穴不少,一行不缺,在养殖上脱离普通鱼类,掺杂一些螃蟹、黄鳝、泥鳅等其他水产品,同时以鱼类粪便,有机肥作为肥料,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这样相比较,传统的养殖技术产出的稻米有所减产,新型稻田养殖技术不减产。
4 绿色稻米理念及政策建议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绿色稻米观念的提出再一次引发高潮。主张秉承绿色理念,提倡有机稻米的种植。在稻渔综合养殖中,减少化肥的使用,大力提倡施用农家肥、有机肥。使用直接水资源,直接引用池水河水,同时把有机稻引进其中,能够大大提高观赏性,借此来发展旅游业,不仅产品更优而且能有观赏性,由此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稻田是充满活力的稻田,把乡村普通的农产业变为休闲产业,稻渔综合种养引进新的消费理念,促进国家最底层农民的收入,大力促进农业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体现当今时代的主流,就是生态、绿色。施用有机肥,减少使用化肥,种植业获得收获的同时养殖业在相应季节获得同样收益,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许多资源。稻田综合养殖技术有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巨大作用,国家也把这种产业模式作为国家的重点实施对象,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这也是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的一点。现在多省促进这一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实行多项优惠政策,在多方面放宽政策,为农民提供多处便利。但是农渔民的收益依旧没显著提高,这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小问题。建议政府能大力扶持稻渔综合养殖技术,提高作物售价,减少加工费用等多方面做出让步,在允许范围内为农民提供优惠。
4.1 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综合产业化模式以及推动相关技术创新
可以建设以产业化发展为关键的发展模式,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及相关要求,建立主导模式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做好关于主导模式的研发与经验概括,逐渐创新满足各个区域的发展模式。还可以将产业化配套关键技术进行有效集成。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的主要技术的创新,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的公益性的宣传工作,根据有关发展要求,推动技术创新的开展。
4.2 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的有关技术与模式
做好产业化示范的有效推广,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有关示范区域的形成,建立大量的具有较高水平、良好效益以及较大范围的稻渔综合种养以产业化为主导的示范性区域。该示范性区域应该着重强调产业化、品牌化、规模与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提高田间工程、配套装置与配套保障制度的建立,同时积极开展现场交流会。积极建设以多个领域的专家所构成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合作小组,共同处理关于生产以及技术的联合性问题。还可以形成示范性的标准化体制。从而推动有关行业、领域与企业的建设,确定技术性能保护的标准以及技术评估措施,日益形成示范性的推广体制。
5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初的稻渔综合养殖技术也已不断完善,从最开始为解决温饱问题到更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再到现在以生态建设为目标,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种养殖业的改革仍需要国家的调节和人民的互助。
参考文献
[1]肖放.新形势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渔业经济,2017,35(3):4-8.
[2]李正荣.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72-72.
[3]张凯.新时期谈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农家科技旬刊,2017(9):45.
[4]张显良.稻渔综合种养助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J].农村工作通讯,2017(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