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军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旅程,那么,我依旧行走在路上。
这条路并不是平坦大道,它曲折延伸;这条路没有夹道的欢呼,它如水般静流。一切都很平静,我也平静地度过了初登讲台的前几年。平静,逐步变成了枯燥,让视野变得狭隘,让思维变得贫瘠。
相遇,讓“行走”一路美好
当教育的生命走进泥潭,你便会特别期待一种相遇,可以让人怦然心动的相遇。
回望曾经走过的教育路程,我特别记得2004年,那是我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如同夫妻间的“七年之痒”一般,我“满头雾水”地做着那些机械的工作,每天没有惊喜。孩子们——依旧是我心中顽劣的孩子们;我——依旧是每天厌烦一切的我。我也时常敲敲自己的脑门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走进校园的那份雄心壮志,如今却不知道飘到了何处。
有一次,我在一个教师网上论坛里毫不掩饰地把我的想法表达了出来。有一个网友回帖说:“你只是少了些期许,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拥有期待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我怀着好奇之心,开始搜寻一切关于这个“词眼”的内容,后来终于让我在小县城的书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也是我购买的第一本教育专业书籍——《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与这本书的相遇,就好似被一根长棒撬动了一般,我重新有了热情,愿意去尝试改变自己。专业书刊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让我乐此不疲地去接纳更多的书,吸纳更多的方法……
这一路变得那样美好,充满着神奇和惊喜。
追寻,让“行走”变得诗意
阅读悄然改变着一切,就像发生了“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连锁反应,我默默改变着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教育不再是看似枯燥的征途,也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过程。怀揣梦想,我在阅读中追寻,在追寻中阅读。
“一个语文老师要有书卷气”——我是语文老师,“书卷气”理应成为我追寻的目标。我开始了广泛阅读,希望从书籍中得到语文的滋养。我阅读《老子》《庄子》《孟子》《唐诗宋词》以及现当代文学丛书。我希望的“书卷气”一定是经受着中国文化的浸润,了解历史,理解当下,接受未来,谈吐文雅,具备语文人的基本涵养。
“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儿童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我们共生的群体,成为儿童才能理解儿童。我需要建构起“儿童立场”。于是,我阅读了《我们是长大的儿童——情境教育中走出的名师》《儿童心理学》等。在这些文字的浸润下,我尝试深刻地理解我的教育对象,努力成为一个儿童。
这样一路追寻,有如诗般的静谧,如诗般的冲动,如诗般的期待……
深度,让“行走”得以生长
岁月更替,阅读在积累,成长也在累积。纵使错综复杂的教育生活,我也可以从容应对。我完全接纳了教育所能赋予的快乐,并且也努力去创造教育的快乐。“向一个更加深远的地方行进”,这是我近年来萌生的愿望。于是,我把目光聚焦到了作文教学上,用深度的阅读带着自己迈入深度的教学。
我阅读了一些国外习作教学著作,如《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等,希望从里面获得经验;阅读国内教学论著,如特级教师管建刚和吴勇两位老师的系列作文教学书籍,在这些“立在潮头”的习作教学专家的论著中寻找规律。我除了建构起对儿童写作的认识之外,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思维体系。习作教学要关注儿童习作表达动机,要关注儿童习作过程的建构,从而促进儿童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习作教学“主题牵引、三维互动”的教学主张,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对习作难题进行了深究。
站在教学研究的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依旧需要用阅读带着自己“向更深处漫溯”。于是,王荣生教授主编的《写作教学教什么》,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成了我的案头书。伴随着书籍的滋养,我开阔了眼界。专业的阅读正在把我领进一个全新的视域范围。前方总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在等着我,于是在阅读中不断“漫溯”,不断“攀爬”,思维也在不断触摸精彩,悄悄拔节生长。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旅程,那么,我依旧行走在路上。纵然这条路有些枯燥,有些乏味;纵然这条路有些挑战,有些艰难。还好,有书为伴,使我在繁杂中能够捋清头绪,在懵懂中能够猛然醒悟,在烦恼中能够找到内心宁静的一隅。还好,与阅读同行,我可以高飞,用不一样的视角,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真好!我可以这样优雅地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