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路径探讨

2018-12-18 03:42:04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泰州现代化体系

王 婷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2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这一重大论断明确了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的行动指南,2018年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厘清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发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探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路径。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根据2017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 2014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教育、娱乐、旅游、交通等服务性支出占比由35.7%上升到39.6%,而用于商品消费支出(食品和服装)占比则由43.2%下降到37.4%。按数值的变化程度来看,2017年三季度,我国居民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增速分别仅为3.88%和0.71%,而医疗保健、娱乐教育等服务新支出的增速则分别达到了11.3%和8.4%,增速远高于物质性支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消费升级时代,预计将来我国的服务性消费还将大幅增加[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初,我国采取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发展经济,虽然追求到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产业规模,但环境资源问题也愈发严峻。传统的一味的追求高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中国,必须要转变生产方式,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另外,当前中国GDP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却没有完全优化,加之人民对高质量产品、个性化服务、健康医疗等需求升级了,因此发挥创新驱动,集中资源力量,建设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经济体系。可见,加速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必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在全球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有力支撑。尽管国内产业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着大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品依靠进口、研究成果转化慢等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得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加之,我国有些产业如信息产业、高级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等等起步较晚,很多核心技术还依赖于国外,导致我国应对贸易战的稍显被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用一流的人才进行一流的创新,钻研核心技术,才能使得我国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

二、泰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催化力度加大,但产业环境有待优化

近年来,泰州市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创业就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同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但与苏南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泰州是江苏省内唯一没有高铁的地级市,而如今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工商业的运行,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其次,泰州“放管服”改革仍需进一步纵深推进。虽然泰州市近几年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仍存在企业不满继而转向其他城市发展的状况发生,足以证明,泰州需与其他城市对标找差补齐短板,优化政务服务,做到将“商”招进来,“留”下去。最后,泰州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泰州人才购房券、人才生活补贴、科技创新券、创业和“双创计划”等政策的实施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和项目,但与苏南地区相比,政策实施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

(二)产业基础厚重,但创新能力有待强化

创新与科技进步是影响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泰州产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自动化程度较低,严重阻碍了产业创新的进程。从发展载体看,全市开发园区缺少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园区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偏少,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数量明显偏少。从服务平台看,缺乏承载科技服务机构集聚的重大平台,科技服务机构门类不全、层次不高、数量不多。从企业研发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偏少,研发投入规模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处于苏中末位,企业与高校院所的长期合作和以产权为纽带的深度合作还不够,现有的企业研发平台活跃程度不高。

(三)改革推向纵深,但开放程度有待深化

以经济开放度指标来衡量泰州对外开放水平,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4]。如表1,泰州近三年的经济开放度为3.09%、2.86%和3.07%,与江苏省(46.88%)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究其原因,其一泰州对外开放起步较晚,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地处江苏中心的泰州对比其他城市,缺乏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除了经济开发区的化工产业、泰兴高新区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医药高新区的医药产业外,其他园区集聚程度不高,吸引力不强,亮点不多;其二,内向型的产业结构,泰州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重工业产值规模占全市规模72.8%以上,而外贸或外商投资的产业偏好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这就形成了对外开放的产业制约。

表1 泰州市经济开放度情况表

三、泰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一)坚持质量为本,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引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改造,利用优势产业带动整体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泰州因环保问题两度被中央点名,这严重违背了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理念,因此泰州当前的首要工作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强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尤其是化工企业和重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绿色化工、精细化工的比重。二,加强技术改造。针对泰州制造业占比较多的现状下,未来将制造业走智能化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泰州发展较为成熟的制造业例如医药、化工、船舶、机电、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引导其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三,选择优势产业突破带动整体升级。充分发挥泰州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坚持创新引领,集聚要素资源,聚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再根据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进而形成先进的产业集群,带动更多的产业取得突破。

(二)坚持人才为先,着重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当前泰州产业步伐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这就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针对泰州当前情况来看,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由于泰州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的因素,“高、精、尖、缺”的人才只能靠从外引进或吸引本地人才回流的方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左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泰州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可引进国外的专家人才,把先进的理念、技术、项目引进来,激发泰州制造业的潜能,推动我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二是提升教育水平,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泰州可利用现有的职业院校培养与产业经济相关联的技术实用性人才,将课程与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和节能与新能源等产业相融合,提供人才学习实践的平台,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专业人才。三是优化服务管理。人才“引进来”更要“留下来”,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创建公平、公正、自由的人才竞争机制,健全人才创新成果分配机制,支持以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等价值形式作为资本参与的新模式[5]。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做好人才定居后的社会保障工作。健全人才引进制度,并为一流的人才提供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

(三)坚持产业为基,大力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为此必须集中力量,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质量优势[6]。近几年,泰州实体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在此基础上,应继续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先导产业,巩固和放大泰州制造业优势,扎实推进“品质”泰州建设。首先,提升传统产业。当前泰州已有较成功的农产品,如兴化大米、溱湖螃蟹、泰兴银杏等,但却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应鼓励企业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精深加工为核心,引导企业向终端食品、品牌食品、高端原料等产业链下游延伸。除此以外,在制造业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基础上,推进智能化建设。其次,壮大新兴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充分发挥泰州中国医药城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医药和医药器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程,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研制与评价,继续扩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品种规模。在新能源产业上,聚力突破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瓶颈,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逐步扩大核电配套产业规模。最后,布局先导产业。围绕泰州工业基础与突破发展的需求,紧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大培育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等先导产业集群。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方面,充分利用泰州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央企、名企的战略合作,招引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

(四)坚持改革引领,重点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经济开放伴随着资本流动、技术转移,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泰州要更好的开放经济,首要是建设交通“大动脉”,积极筹备北沿江高铁开工项目工作,这对于泰州融合长三角一体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泰州坚持实施“引进来”战略。面对自身短板,如科研机构少、技术人才少、融资难等,可“借外力”补自身短板。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甚至国外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创造合作的机会,激活工业企业活力。再次,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把质量优势和新兴产业培养成我市对外贸易的新优势,确保已有的对外贸易市场份额,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7]。最后,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培育贸易新模式。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产业布局中加入技术、知识、信息和智能等高端生产要素,巩固我市已有的医药产业、船舶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成果比例,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需求点和增长点,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

(五)坚持平衡为重,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平衡发展的经济体系,否则整个经济体系就形不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转就无法顺畅运行。泰州需从外部区域、内部区域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协调,一方面,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一个系统,泰州属于产业发展水平低参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的能力不足的城市,因此要利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承担整个系统产业链条上的分工任务。另一方面,以泰州市为一个系统,加强对三区三市的统筹协调。对兴化市,把乡村振兴作为主战略,用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对泰兴市、靖江市、高港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海陵区,聚焦“首位度”,营造引领性优势;对医药高新区,坚持在解放思想、引领创新、深化改革走在前列,真正立足“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定位。

猜你喜欢
泰州现代化体系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泰州行吟
中华诗词(2023年7期)2023-02-06 09:00:10
幸福水天堂——泰州
华人时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32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大众考古(2014年2期)2014-06-26 08:29:34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