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

2018-12-18 07:03韩申山马新萍王建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陵区汉唐关中地区

韩申山,马新萍,王建兴

(咸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关中地区的汉唐帝陵分布于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主要包括唐十八陵和西汉十一陵。唐十八陵分布于乾县(乾陵、靖陵)、礼泉县(昭陵、建陵)、泾阳县(崇陵、贞陵)、三原县(献陵、庄陵、端陵)、富平县(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和蒲城县(桥陵、泰陵、景陵、光陵)[1]。西汉十一陵分布于兴平市(茂陵)、咸阳市秦都区(平陵)、咸阳市渭城区(延陵、康陵、渭陵、义陵、安陵、长陵、阳陵)①现今的渭北西汉九陵统一隶属于西咸新区的秦汉新城。、西安市灞桥区(霸陵)和西安市雁塔区(杜陵)。近年来,随着大西安规划的提出,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经济价值和旅游景观价值愈加受到政府部门和学界的重视。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大西安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本项研究是在大遗址保护的视野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带动作用,为实现汉唐帝陵遗址的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974年,美国学者Volcker将“重心”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口分布研究中,并探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和阳光地带崛起带来的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2]。国内学者关于人口重心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3],主要集中在耕地重心[4]、产业重心[5-6]、消费重心[7-8]、旅游重心[9]、外贸重心[10]、土地整治重心[11]、就业重心[12]、企业重心[13]、碳排放重心[14]、粮食重心[15]和环境污染重心[16]等变量要素与GDP重心、人口重心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人口重心、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揭示动态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1 研究思路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思路

首先,利用重心原理计算出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重心坐标、GDP重心坐标、第一产业重心坐标、第二产业重心坐标和第三产业重心坐标。其次,分析上述5个重心的动态迁移情况。再次,绘制上述5个重心曲线图,以分析其空间位置关系及其相似性。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找出影响人口迁移和GDP迁移的主要因素。重心的计算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具体见文献[17]。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分布区为研究区域,并以西安市灞桥区、雁塔区,咸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以及渭南市富平县和蒲城县为次一级研究区域。以各区域年末总人口数,GDP,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度量指标。各研究区域的2000—2008年数据来源于《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2012》(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是计算所得),各研究区域的2009—2016年数据来源于《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2017》。由于年鉴中缺失秦都区和渭城区的2000年和2001年数值,故本研究假设秦都区和渭城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的上述4种数据为等差数列,依据该假设计算出了秦都区、渭城区相应年份的缺失数据。各个区、县的地理坐标[18]以政府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来代替,数值来源于百度地图。各区、县的面积来源于《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2017》。

2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GDP重心、三次产业重心及其动态演变

2.1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及其动态演变

依据文献[18]查询得到西安市灞桥区、雁塔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兴平市,渭南市蒲城县、富平县的中心地理坐标,将上述11个区、县的中心地理坐标和它们的面积代入公式计算①,即可得到关中汉唐帝陵区的几何中心为(108.910 5°E,34.614 2°N)。该几何中心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附近。同样方法可以得到关中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的人口重心坐标,其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经度的最小值为108.881 7°E,最大值为108.892 8°E,其经度差为0.011 1°。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纬度的最小值为34.484 7°N,最大值为34.524 4°N,其纬度差为0.039 7°。其纬度差是经度差的3倍多,说明人口重心在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幅度。2000—2009年人口重心位于泾阳县泾干镇境内,2010—2016年人口重心位于泾阳县高庄镇境内,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对比2000年和2016年的人口重心坐标可知,人口重心的经度由108.881 7°E增加到108.892 8°E,增加了0.011 1°,说明人口重心向东发生了迁移。人口重心的纬度由34.524 4°N减少到34.484 7°N,减少了0.039 7°,说明人口重心向南发生了迁移。总之,从2000年到2016年,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发生了偏移,而且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

表1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人口重心坐标

2.2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GDP重心及其动态演变

按照同样方法,可以得到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的GDP重心坐标,其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GDP重心经度的最小值为108.858 5°E,最大值为108.871 1°E,其经度差为0.012 6°。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GDP重心纬度的最小值为34.376 1°N,最大值为34.395 2°N,其纬度差为0.019 1°。其纬度差是经度差的1.5倍,表明GDP重心在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大于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幅度。2000—2004年GDP重心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境内,2005—2016年GDP重心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境内,GDP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对比2000年和2016年的GDP重心坐标可知,GDP重心的经度由108.868 3°E减少到108.860 1°E,减少了 0.008 2°,说明 GDP重心向西发生了迁移。GDP重心的纬度由34.395 2°N减少到34.380 0°N,减少了0.015 2°,说明GDP重心向南发生了迁移。总之,从2000年到2016年,GDP重心向西南方向发生了偏移,而且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

表2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GDP重心坐标

2.3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三次产业重心及其动态演变

2.3.1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一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变

按照同样方法,得到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的第一产业重心坐标(表3)。

表3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第一产业重心坐标

由表3可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一产业重心经度最小值为108.785 5°E,最大值为108.831 4°E,其经度差为0.045 9°。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一产业重心纬度的最小值为34.534 7°N,最大值为34.544 2°N,其纬度差为0.009 5°。其经度差是纬度差的4.8倍,说明第一产业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在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2000—2010年第一产业重心位于泾阳县泾干镇境内,2011—2016年第一产业重心位于泾阳县中张镇境内,第一产业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对比2000年和2016年的第一产业重心坐标可知,第一产业重心的经度由108.830 4°E减少到108.785 5°E,减少了0.044 9°,说明第一产业重心向西发生了迁移。第一产业重心的纬度由34.544 2°N减少到34.537 2°N,减少了0.007 0°,说明第一产业重心向南发生了迁移。总之,从2000年到2016年,第一产业重心向西南方向发生了偏移,而且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

2.3.2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二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变

由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的第二产业重心坐标(表4)可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二产业重心经度的最小值为108.824 3°E,最大值为108.863 4°E,其经度差为0.039 1°。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二产业重心纬度的最小值为34.367 1°N,最大值为34.398 6°N,其纬度差为0.031 5°。其经度差与纬度差基本相当,说明第二产业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幅度与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基本相同。2000—2011年第二产业重心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境内,2012—2016年第二产业重心位于渭城区窑店街道办境内,第二产业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对比2000年和2016年的第二产业重心坐标可知,第二产业重心的经度由108.863 2°E减少到108.824 3°E,减少了0.038 9°,说明第二产业重心向西发生了迁移。第二产业重心的纬度由34.370 9°N增加到34.398 6°N,增加了0.027 7°,说明第二产业重心向北发生了迁移。总之,从2000年到2016年,第二产业重心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偏移,而且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近。

表4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第二产业重心坐标

2.3.3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三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变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第三产业重心坐标(表5)表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三产业重心经度的最小值为108.878 2°E,最大值为108.906 6°E,其经度差为0.028 4°。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三产业重心纬度的最小值为34.336 1°N,最大值为34.369 0°N,其纬度差为0.032 9°。其纬度差是经度差的1.16倍,说明第三产业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变化幅度与南北方向的变化幅度基本相同。2000—2016年第三产业重心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境内,第三产业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对比2000年和2016年第三产业重心坐标可知,第三产业重心经度由108.885 7°E增加到108.906 1°E,增加了0.020 4°,说明第三产业重心向东发生了迁移。第三产业重心的纬度由34.369 0°N减少到34.336 1°N,减少了0.032 9°,说明第三产业重心向南发生了迁移。总之,从2000年到2016年,第三产业重心向东南方向发生了偏移,而且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

表5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第三产业重心坐标

3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GDP重心、三次产业重心的对比分析

3.1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GDP重心、三次产业重心空间分布图的对比分析

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5个重心的空间演化轨迹及其对比关系(图1)可以看出:

(1)从总体看,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5个重心都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距离几何中心最近的是人口重心,其他依次为第三产业重心、GDP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和最远的第一产业重心。表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逐渐地扩大。人口重心与第三产业重心的变化趋势以及图形基本相似,说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带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第二产业重心曲线相对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重心曲线更为接近GDP重心曲线,而且拟合程度最高,曲线的走势也基本相同,说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较高。

图1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5个重心的动态演化对比图

(2)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第一产业重心、第二产业重心的经度差大于纬度差,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说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东西方向的经济差距要大于南北方向的经济差距;第三产业重心、GDP重心、人口重心的经度差小于纬度差,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要小于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显然,第三产业、GDP、人口在东西方向的经济差距要小于南北方向的经济差距。

(3)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重心由泾阳县泾干镇境内逐步迁移到泾阳县高庄镇境内,呈现出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GDP重心由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逐步迁移到西安市未央区境内,呈现出不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第一产业重心由泾阳县泾干镇境内逐步迁移到泾阳县中张镇境内,呈现出不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第二产业重心由西安市未央区境内逐步迁移到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呈现出不断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近。第三产业重心一直在西安市未央区境内,呈现出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

3.2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经济重心演变关联度的计算

3.2.1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的灰色关联分析

依据灰色关联理论方法,可计算出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与其他4个重心的经向、纬向和总体关联度(表6)。由此可知,经向关联度依次是第三产业、GDP、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这说明第三产业是促使人口东西移动的主要因素。纬向关联度依次是第三产业、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这说明第三产业也是促使人口南北移动的主要因素。总体关联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1.678 162),其他依次是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因此,经向关联度、纬向关联度和总体关联度皆表明:第三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灰色关联度是最大的,说明第三产业是影响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表6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人口重心的灰色关联度

3.2.2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GDP重心的灰色关联分析

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GDP重心与其他4个重心的经向、纬向和总体关联度(表7)可知,经向关联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0.761 192),其他依次是第二产业、人口、第一产业,这说明第三产业是促使GDP东西移动的主要因素。纬向关联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0.803 737),其他依次为第三产业、人口、第二产业。这说明第一产业是促使GDP南北移动的主要因素。总体关联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1.526 593),其他依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人口。从经向关联度和总体关联度看第三产业居第一位,从纬向关联度看第三产业居第二位。因此,可以认为第三产业也是影响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经济迁移的主要因素。

表7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GDP重心的灰色关联度

4 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2000年到2016年,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第一产业重心、第二产业重心、第三产业重心和GDP重心都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

第二,从2000年到2016年,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第一产业重心、第二产业重心在东西方向的迁移距离要大于南北方向的迁移距离,第三产业重心、GDP重心、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的迁移距离要小于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

第三,从5种曲线的相互关系看,距离几何中心最近的是人口重心,其次为第三产业重心,接下来是GDP重心,再次是第二产业重心,最远的是第一产业重心。这说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逐渐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带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第四,从灰色关联度看,第三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在经向关联度、纬向关联度和总体关联度3个方面的值都是最大的,这说明第三产业是影响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重心与GDP重心在经向关联度和总体关联度方面都是最大的,在纬向关联度方面居于第二位,说明第三产业也是影响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经济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五,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重心,呈现出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GDP重心,呈现出不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距离几何中心越来越远。这两个重心并不是相向而行,他们之间的距离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说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带动人口转移的效应。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降低人口迁移的阻力,如进一步改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本项研究表明近17年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GDP重心由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逐步迁移到西安市未央区境内,呈现出不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表明西安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区域,导致经济重心不断向西安靠近。人口重心由泾阳县泾干镇境内逐步迁移到泾阳县高庄镇境内,呈现出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人口重心的变动与经济重心的变动并未呈现出一致的趋势,要实现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同步移动是未来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的方向。对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保护遗址的大前提下,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当然,遗址的开发对于生态所带来的压力是下一步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陵区汉唐关中地区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召陵区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西夏陵区帝陵陵主新探
召陵区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雁栖湖,汉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