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作业”运用初探

2018-12-17 07:58沈建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因材施教

沈建

摘要:数字化作业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有别于传统作业的完成方式,数字化作业基于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和及时分析的大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行为;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学习更主动。同时,因作业数字化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化作业的信息工具,培养合理运用信息资源的良好素养,与“传统作业”相结合,为提高教学质量助力。

关键词:数字化作业;移动终端;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B-0047-03

“互联网+教育”的结合,一时间使得各种各样的网络教育软件、手机教育软件充斥在移动终端上。其中,有一类是以辅助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作业的布置、批改、指导订正、评价为目标的软件,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化作业软件。这类软件以“作业盒子”“一起作业吧”“QQ作业”“速算总动员”等为代表,而基于这类软件发布的作业,被统称为数字化作业。

数字化作业的出现改变教师、学生以及资源的互动连接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在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不再是唯一的途径。对于师生而言,传统的、在教室环境近距离中,对学生进行作业练习、观察批改、辅导和评估的方式,已显出费时、低效的弊端。而“数字化作业”恰好可以用精准、高效的作业监督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作业效率,把教师从繁重、低效、机械的课后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教学的研究、学情的研究,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一、“数字化作业”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

时间都去哪了?这是很多教师的困惑。每天到校以后,备课、上课、批改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进行针对性练习……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这些活动里,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占了大部分。以一个班40名学生为例,一个数学教师教学两个班级,批改每个学生家庭作业为30秒,那么教师每天花在批改学生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大约为40分钟,再加上统计作业本数、写批语、记成绩的时间,这位教师完成一次作业的批改、订正约需60分钟(不包括二次批改、订正的时间)。对教师而言,批改作业占用的时间越多,必然在有限在校时间内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时间就越少,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分层指导学生的时间就更少。而对学生而言,按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前一天完成的家庭作业,8小时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记忆度只剩下20%。这时,教师完成作业批改,再给学生分析、讲解、订正,效果不会太好,所以才会出现“怎么讲了你还记不住”的现象。而最好的反馈方式是学生做完作业后,教师立即批改、讲解,并进行订正。但传统的家庭作业流程都是“布置作业—回家完成—次日上交—教师批改后讲解”,很难做到即时批改。而“数字化作业”恰好能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每天下午放学前在教师客户端布置题目,规定交作业时间并发布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上交作业,如晚上八点前);一定时间后,教师开始批改上交的学生作业;到了八点后,学生便可以在其客户端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并完成订正。

这样家庭作业方式可以保证当日就完成相关的批改和辅导。软件系统一般都能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正确率报告”,供教师分析和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查看班级整体知识图谱,了解班级整体知识掌握情况,更精准地教学;同时,教师还能够查看个体学生知识图谱,了解到班级内学生之间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所以,教师当晚就可以思考次日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有效地布置适量、精准的作业,将无限循环在“批改—订正”流程中的时间释放到提高作业的专注性效率上。

二、“数字化作业”面向全体学生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1]教师在日常的作业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科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根据数字化作业平台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反馈数据,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进而在掌握全班整体学习情况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时,教师根据课前数字化作业反馈数据情况,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应的练习,也可以在课后对个别学生的薄弱点进行个性化辅导。

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些学生比较腼腆,当做作业出现了疑惑时,羞于请教。而教师忙于辅导更需要帮助的学困生,无暇顾及这类“不声不响”的孩子。因“数字化作业”具有即时批改、反馈高效的特点,对于腼腆学生而言,既避免了直接请教的尴尬,又能够在教师的深度指导下及时地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可以进一步激励、唤醒他们的学习信心。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利用“数字化作业”中的推荐作业,可以让他们了解优秀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数字化作业”软件还有点赞功能,及时肯定、表扬学困生的进度,也会使他们得到鼓舞,看到进步的希望。对于全体学生而言,利用这类软件自带的排名榜和数据统计功能,也可以在激励优生争先抢优的同时,做到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数字化作業”让预习更有效,学习更主动

在新授课前,教师通常会布置预习作业,但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前置性知识呢?传统的作业很难做到这样,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也不能做到在课前给予指点。“数字化作业”因为利用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设备,不局限于在校的时间、空间,所以教师可以在前一天就通过软件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地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课外资源来完成预习作业,充分地利用网络和移动终端来学习,给学生作业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其进行课外辅导。这既能减轻学生家长的辅导负担,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从而让学生足不出户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例时,前一天通过“数字化作业”,提出了一个问题:“三角形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学生经过思考,通过数字化作业平台将思考和预习成果上传,教师通过学生上传的作业,提前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效果,相应调整了教学设计。到了第二天新授时,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例题中通过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底×高÷2。接下来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将课前预习成果充分汇报,出现下面几个方法:

方法1:是沿着将三角形底和高在外面画一个长方形,拉动三角形的一个点成为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的原理,推导出三角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宽÷2=三角形的底×高÷2。

方法2:是将三角形沿高剪下,变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再分别变成两个长方形,同上方法道理相同,从而得出计算面积方法。

方法3:是数学书上《你知道吗?》的方法,也就是“半广以乘正从”法,将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即广÷2×从=三角形的底÷2×高=三角形的底×高÷2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见图1)。

通过数字化预习作业中的一问,让学生所学知识在思维活动中产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循环,使得教学展现了学生思维的生机和活力,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互动学习、共同进步,实现自我的发展。

同时学生在完成“数字化作业”后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查看自己的知识图谱,了解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可以利用软件的PK对战、闯关、班群战等“自学自乐”功能,在玩中学习、自我提高。

四、“数字化作业”需要与传统作业方式相辅相成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作业数字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几个无法避免的缺点。

第一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是如果没有 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移动设备,数字化作业就无法完成;二是如果没有网络或存在网络故障,学生就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所以,纸质化作业和数字化作业应相结合。

第二移动设备呈现的作业过于单一。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等类型的作业无法呈现,教师也无法看到学生完成的过程。同时由于设备存在显示大小限制,往往字较小、图较小,不利于低年级学生进行作业,长期使用也不利于学生视力健康。

第三是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易受干扰,分散精力。在作业过程中,有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一边做一边玩手機,影响了学习进度。同时大多数软件,都只支持一次性提交作业,对于学生订正错题很不方便。教师往往要在批作业和改错题两种模式中,来回切换。

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化作业的信息工具,培养合理运用信息资源的良好素养。将“数字化作业”作为现阶段小学作业中纸质书面作业的一种补充,与“传统作业”相辅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助力。

责任编辑:李韦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编辑学习和交流方法
国内移动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