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华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不愿意花精力去学习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和寻找一种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其他学科和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应试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应试角度的剖析
应试教育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它存在很多的弊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应试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语文是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是大学都设置的一科,可见它的重要性。通常教师都会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這种固定的程序化教学方式进行备案教学。其实,这样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另外,又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千方百计讲究学习效率,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分数,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1. 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经验丰富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案,把大段的文字,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写景抒怀壮志的古诗,学生自学的时候,没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拼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配上全诗朗诵,声情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结合课本后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本一遍,然后和同桌一组进行讨论,随机抽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慢慢指引学生,往正确的解题思路上靠近,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如果遇到同样题材的古诗,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 转变教学模式
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从生活中发现教学元素,开拓思路,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为此,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挖掘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核心思想,不为考试而考试,不为考试而学习,使学生能够跳出课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投入真实的感情,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条件。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学生的难点,笔者建议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练、多查。古今汉语之间存在差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不会的和同学交流,主动去请教教师。
3. 注重课堂角色互换
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定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避免跑偏。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才是正确的相处模式,学生应发挥主人翁精神,紧跟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有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提出。在学习教材时,师生应该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结合时代背景,才能真正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是提高思想深度和广度最有效的办法。笔者发现适当地互换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让学生主导课堂,畅所欲言,教师去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情况,考虑下一步指导学生的方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应该被应试教育改造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从现象剖析出本质的能力,举一反三,学生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59-60.
[2]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36(2):86-89+124.